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黄河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黄河2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6-13 16: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 河(二)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能根据实验、图像、资料分析说明黄河存在的问题。
2.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对黄河的治理,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治理黄河的措施。
3.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树立正确人地观。并培养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发动学生参与对黄河的治理及对参与过程的调控。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课内外结合)。
教学媒体
多种媒体组合(自制教具、计算机、挂图)。
【学生】发展灌溉农业。
【投影】“中国地形图”。
黄河经河口进入(黄土高原)。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植被状况,想一想中游河段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切换至电脑】治理泥沙部分。
【师—生—机】(画配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水体(深黄)因此得名。
(动画模拟)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疏松的(黄土)一遇(暴雨)就大量(流失),并随支流汇入黄河,河水由(清)变(黄)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动画模拟)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床不断(升高)。人在不断地(筑堤束水),逐渐超过开封铁塔中部,形成(“地上河”),它一但决口就造成(水灾)。
(画配音)黄河洪灾纪实。
【教师】黄河最终要注入(海洋)。那么,请大家判读两张有关黄河河口处的卫星遥感图片,注意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比。
【投影】黄河1990年、1995年的卫星图片。
注意观察。图中蓝黑色的是水体,红色的是植被,品红的下面是泥沙。
【学生】(观察,对比,回答)变化大。
【教师】为什么?
【学生】大量泥沙不断沉积。
【教师】河口沉积泥沙可以产生新的(土地资源),但黄河多泥沙,总的是(弊)大于(利)。那么,怎么才能兴利除弊,综合利用呢?必须综合地(治理)黄河。
【切换至电脑】国家治黄功绩篇。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泥沙的治理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在于国家重视,二在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可是,近20年来,黄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请大家再观看图片3,读出其中的问题。
【投影】图片 3,黄河下游段。
【学生】断流。
【教师】请大家阅读有关教材,并从中找出产生断流的原因。
【学生】(阅读)黄河水量少,而流域内用水量大,加之污染、浪费,各河段没有统一调配使用用水量,导致黄河断流。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的断流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保护黄河,时不可待!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各地区也应统一调配用水,再通过合理地跨流域调水来挽救我们的“母亲河”!
【课堂小结】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黄河的源流状况。
【学生】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全长5464千米,注入渤海。
【教师】其次是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学生】修建水利枢纽,如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发展灌溉农业,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教师】最后是黄河现存主要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后一得:
本节知识是自然环境中的河流知识,掌握该知识的关键是建立空间观念,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以图载文。讲黄河要讲清优缺点,可调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