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3 07: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大自然中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当你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时,你一定会为之惊奇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吧!
课文导入
21 大自然的声音

RJ 三年级上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空气、固体或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知识绿卡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
2.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重点)
3.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总起句在段落中的作用。(难点)
字词学习
美妙 演 奏 手风琴 轻柔 感 受

激动 打击 乐器 雨滴 敲打

鸣叫 呢 喃 雄伟 汇聚 叽叽喳喳
miào
yǎn zòu
qín
róu
gǎn shòu




qiāo
míng
ní nán
wěi
huì
zhā



ne
呢喃
什么呢


cháng
chǎng
一场大雨
场地


liàng
liáng
胆量
测量
便

biàn
pián
便利店
大腹便便
美妙—— 力量——
汇聚—— 轻快——
美妙—— 激动——
雄伟—— 汇聚——
美好
力气
汇合
轻松
丑恶
平静
渺小
分散
【呢喃(nínán)】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波澜(lán)壮阔】江河湖海等水势雄伟辽阔。也用来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雄伟】①雄壮而伟大。如:气魄雄伟,雄伟的天安门。②魁(kuí)梧,魁伟,指身材等。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1)课文段落可以分成几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2)了解总起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1):总起,介绍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第二部分(2):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三部分(3):写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四部分(4):写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第 2—4 自然段的段意的?
用摘句法来概括的。
第 2—4 自然段采用的都是总分的结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是这一段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所以摘录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能概括出段意。
第 2 段: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 3 段: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 4 段: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再仔细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总起句,既照应题目,又引出下文。后面的三段分别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1.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2.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句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风比作音乐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会制造美妙的声音。本句总括本段内容,后面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作为音乐家,水会做什么?
上下雨时他会玩打击乐器,雨滴敲打在不同的物体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雨滴汇聚成小溪时他们会唱着歌流向河流,流向大海。
小溪淙(cóng)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chán)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xiōng)涌澎(péng)湃(pài)。
河流
河流
大海
大海
一种修辞方式,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顺序而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如“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运用顶真的修辞方式,使句子音韵和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顶 真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4.第一句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动物


微风轻拂树叶的呢喃细语
狂风吹动森林的雄伟乐曲
小雨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小溪淙淙
河流潺潺
大海哗啦啦
鸟叽叽喳喳
虫唧哩哩唧哩哩
蝈蝈歌唱
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填写音乐家档案。
本文通过描述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文章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草一木,就会发现大自然的_____,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
风声
水声
美妙
动物声
赞美
主题归纳


动听
美妙
大自然的声音
文章结构
风——

水——

动物——
大自然的音乐家
大自然的音乐家
大自然的歌手
写法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p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写法点拨:巧用拟声词。这段话运用了多个拟声词,如“淙淙” “潺潺” “哗啦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水在不同形态时的不同声音。
写法巧借鉴
运用示例:
过了一会儿,狂风大作,大风呼呼地刮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突然,只听咔嚓一声,一根树枝竟然被大风生生刮断了。此时此刻,天地间漆黑一片,豆粒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
1. 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小溪( ) 大海( )
河流( ) 小鸟( )
( )的声音 ( )的乐曲
叽叽喳喳
哗啦啦
潺潺
淙淙
美妙
雄伟
随堂练习
2. 课内阅读。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______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激动”一般用于人,用在此处是拟人手法,表现狂风吹动树木的景象,生动形象。
激动
所填词语有什么作用?
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材习题
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风的声音:风翻动树叶时,不同的树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水的声音:雨滴落下的声音、小溪的声音、河流的声音、大海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虫鸣声、蝈蝈叫声。
读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我在屋檐下听过老燕子与小燕子的呢喃细语,我在睡前听过妈妈哄我入睡的细语。
雄伟的乐曲
我在音乐厅里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在壶口瀑布下听过瀑布的轰鸣。
充满力量的声音
我在夏日暴雨时听过轰隆隆的雷声,我在会堂里听过《黄河大合唱》。
热闹的音乐会
我在夏日清晨的树林里,听过林中各种小鸟的叫声;我在音乐课上听过同学们演奏不同的乐器。
轻快的山中小曲
我在山中听过溪水潺潺,听过小鸟欢快的啼鸣。
我在黄河入海口听过河水入海的声音,我在游轮上听过海上的风雨声。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小练笔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示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碗碟碰撞出的清脆声响,煤气灶上火苗的呼呼声,铁锅里翻炒的滋滋声,油烟机的呜呜声……合起来就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课外积累
古诗里的自然之声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州西涧》
(9)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
(10)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晏殊《破阵子·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