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3 19: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的地球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科学不断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了解物理模型制作的基本过程,并知道地球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这就需要老师不时的提醒和充满激情的讲课和鼓励性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落实。在讲地球仪的时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去想象地球的内部结构,但是学生在制作地球模型的时候要回归到平面制作上来,这就给很多学生的思维转换带来了困难,也就是从立体图行跨越到平面图形上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难点: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学准备】
地球仪、旧皮球、报纸、胶水、颜料和颜料刷、世界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关于地球,你都了解哪些事情?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圆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1.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2.教师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3.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有关地球形状的探究历程。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16世纪初)
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5.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1)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2)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3)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6.讨论: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观察地球仪
1.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仪)这个仪器是地球仪,人们发明了它,目的就是通过它来更直接地认识我们的地球。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3.教师指导学生看一看、议一议、转一转,充分认识地球仪的特点。学生说说自己找出的任意标志。你能找到我们的祖国——中国吗?
因为中国的颜色一般为红色,学生非常容易正确地找出来。
4.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讨论,说说各自的观点。
5.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东经120°,北纬40°)看一看哪个城市处于附近。
(四)制作地球模型
1.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且也认识了解了地球仪的特点。那么,大家有没有兴趣自己做一个地球模型呢?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主要以使用皮球为材料进行制作上的指导,使用别的材料进行制作的步骤基本相同。
3.小组制作并展示自己的地球模型,并和地球仪比较一下,评价自己制作的水平如何,什么地方可以进行如何的改进。
(五)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课后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卡片保存起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观察认识地球仪,能通过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找到相映的国家。
在认识地球仪这个教学环节上,教师采用了实物教学法,为学生讲解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知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明白地球的形状,走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地球仪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巩固学生了对地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