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3.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4.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6.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学重难点】
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些动物的图片,食物链(网)的图片或视频,各种动物的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看教材图片。
提问:图中各种动物正在进行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消耗的能量,然后汇报。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出示动物的图片:青蛙、蝗虫、鹰、蛇。
2.判断:根据动物的食性,你能判断出图中的动物属于哪种类型吗?
3.交流:它们的食物分别是什么?动物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什么?
4.找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依次填写在教材方框中。
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
5.思考: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有趣的食物的关系,你能够给这种关系取一个名字吗?
6.介绍:什么是食物链?
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7.讨论:上图中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
草(或小麦)能吸收阳光的能量自己制造食物,其他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营养物质。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便按照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的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转化成化学能)。
【板书设计】
1.草、蝗虫、青蛙、蛇、鹰的食物关系。
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
2.食物链。
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食物链。
讲述: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食物链,这节课我们来做结网游戏,体会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结网游戏
1.介绍游戏的规则:
(1)每10个人组成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2)每个人将自己选择的头饰带上。
(3)用绳子将所扮演的各种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的组合小组,进行游戏。
3.体会在游戏中的感受。
4.思考:
(1)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2)在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3)当自然界里的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时,在整个的食物网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汇报。
7.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理由。
【板书设计】
结网游戏规则:
(1)每10个人组成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2)每个人将自己选择的头饰带上。
(3)用绳子将所扮演的各种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