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实验室平时用的凸透镜薄厚不可调节。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薄厚可调的凸透镜。所以本节课的探究都围绕自制水透镜进行。?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结构?
2、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
3、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四、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水透镜(焦距可调节)、光屏、凹透镜一只、凸透镜一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湿抹布。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的结构,并将名称填入下图
?
探究一?
正常眼睛的调节?
1.将蜡烛靠近水透镜,保持透镜及光屏的位置不变,调节水透镜的厚度,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将蜡烛远离水透镜,保持透镜及光屏的位置不变,调节水透镜的厚度,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结论:正常的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______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变___________;?
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________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变_____________。?眼睛相当于一架____________可调节的照相机。?
探究二?
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初始情况。?
1、?将蜡烛靠近水透镜,向透镜里注水,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将蜡烛远离水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便模糊。近外的物体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
此时相当于_____________眼(近视/远视)。?
3、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前/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光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水透镜和蜡烛之间放______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____?
总结;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矫正。?探究三?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初始情况。?
1、?将蜡烛远离水透镜,从水透镜中抽水,让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将蜡烛靠近水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远外的物体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
此时相当于_________眼(近视/远视)。?
3、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前/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光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水透镜和蜡烛之间放__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用__________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