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雨的四季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从知人论事的角度出发,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3.由作者对四季的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 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能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早在八十年代,他就曾被一代大学生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生命的欢乐》等。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要求:分段正确,段意要概括、准确,句子通顺,无错字。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喜雨。
第二部分(第2—5段):绘雨。
第三部分(第6—7段):赞雨。
(二)问题探究
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更快更准确!)
明确: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平静、自然。
2.春、夏、秋、冬这四幅雨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语言表达、感情意境等任一方面畅所欲言。)
明确:示例一:我最喜欢春雨图。“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从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得形象生动。 示例二:我最喜欢春雨图。“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一幅图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3.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运用首尾呼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再次强调了雨“美”和自己对雨的喜爱,表达对雨的渴望和爱恋之情。
4.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
明确:“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把“雨”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课堂小结】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笔下,没有五官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小草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四季。它们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点染了四季,一支生花之笔写活了万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也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第4课。
【板书设计】
(
赞雨
绘雨
春雨图
——
美丽
、
娇媚
夏雨图
——
热烈
、
粗犷
秋雨图
——
端庄
、
沉静
冬雨图
——
平静
、
赞美
喜雨
由衷喜爱
热情赞美
雨的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