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一)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怂恿(cóng) 怅然(chàng) 忧郁(yù) 怪诞不经(dàn)
B.懒惰(duò) 余晖(huī) 红绫(líng) 迫不及待(pò)
C.惩罚(chéng) 屋脊(jǐ) 蜷伏(quán) 畏罪潜逃(qiǎn)
D.羞怯(qiè) 禁锢(jìn) 嗔怪(zhēn) 神采奕奕(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消耗 乞丐 写照 谢天谢地
B.断语 芙蓉 辨诉 一丝不错
C.丁嘱 虐待 安慰 若有若无
D.冤枉 孵化 原故 恋恋不舍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经常因为他怪诞不经的行为,而称他为疯子。
B.讨论班里的事情,他和我的意见常常大相径庭。
C.这里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所以他认为保护环境迫不及待。
D.照片中的她虽然已经81岁,但依旧神采奕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期中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文的重要性。
B.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后,我国贫困人口急剧下降,到目前为止,已下降了五倍还多。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文化类节目发展至今形成爆发态势,这是大众审美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证明。
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又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6.综合性学习。(7分)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多读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而少年正是读书的最佳时机。怎样才能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呢?为此,我们特开展了一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吧!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一幅古人小时候勤奋读书的图片,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名称及其历史人物。(2分)
成语名称:__________;相关历史人物:__________。
(3)下面是三名同学对阅读名著的观点,请你认真体会,任选其一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同学甲:我不太爱读名著,因为那些书故事情节太陈旧了。我喜欢读期刊,读最新的美文。
同学乙: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重,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阅读名著。
同学丙:我认为读名著还不如看电视剧呢!现在很多名著都翻拍成影视剧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一狼仍从(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弛担持刀(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16分)
麻雀
赵丽宏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跃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的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脸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捉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作“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待在我家。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磨着嘴,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地纠缠下去。最后,是老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几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上。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了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了我的邻居。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成为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散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来阳台做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造成,但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芙蓉和绣眼飞走后,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到阳台上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还好,书房外阳台上的那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0.行文过程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请你写出标志性的词语。(3分)
11.文章叙写了“我”与麻雀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
12.“我”之所以把养大的麻雀放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作答)(2分)
13.请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内涵,说说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9分)
虫唱
张丽钧
在去药店的路上,与一个卖蝈蝈的汉子擦肩而过。
毒日头下,他挑着两座闹嚷嚷的山,引得路上几个小孩子拽着大人朝他跑。我本无心购买他的货物,却倏然想起了一个怪怪的名字——“驴驹儿”,兀自笑出了声。“驴驹儿”,是我冀中老家对蝈蝈的一种叫法,那么玲珑翠嫩的一种小虫,却有这么一个憨傻笨重的名字,真不知那最初的命名者究竟是咋想的。就在这么瞎琢磨的当儿,早折回身,欣然掏钱买了一头“驴驹儿”。
捧着药与虫回到家时,老公急了,拧着眉头说:“我说你是咋想的?买的是安神助眠的药,又生怕自己睡得好,整个叫虫儿来搅乱!”
——是呢,我咋就没有意识到手上这两样东西原是“打架”的呢?
那只蝈蝈是个饶舌的东西,“蝈蝈蝈蝈”地在阳台上叫个不停。入夜,以为它会小憩,然而不然,它竟愈加勤勉地大叫起来。
我不知自己是在何时睡着的,半睡半醒间,感觉耳畔有琴声,不及细听,又沉沉睡去。醒来时,天已大亮,蝈蝈正兴致勃勃地自言自语。
——我居然不怕蝈蝈搅扰!
接下来的几天,更加证实了我的这一结论。我停了药,睡眠却不再薄脆如瓷,一碰就碎。
这才明白,其实,暗夜里,我最惧怕的原是被我心中的虫子啮噬。那不会鸣唱的丑陋的蚕,不声不响地啃光了我一枚枚黑甜的桑叶……
闲下来时,仔细端详这只可爱的虫子,发现它真的有一点像“驴驹儿”呢!首先是头脸,不就是“具体而微”的一个小驴子吗;再看那短短的翼翅,多像驴子身上架了一副鞍子;而最相似的,大概是它们恣意的叫声了吧?它们都属于用撒欢式的高叫表达生命感觉的动物,不屑缄口,不屑低语。
记得曾带学生做过一段文言文练习,其中谈到怀揣蝈蝈越冬之妙:“偶于稠人广座之中,清韵自胸前突出,非同四壁蛩声助人叹息,而悠悠然自得之甚。”许多同学读到这里都笑了起来。我也忍不住笑了。揣想着那长衫的男子以“胸前”一声“清韵”引来众人艳羡眼光时的得意神情,不由你不笑。
大自然的声音最是慰人——慰被生计压得丢了从容、丢了睡眠的悲苦人,慰漫漫寒冬中耳朵寂寞得结了蛛网的寒苦人。
班得瑞轻音乐之所以获得那么多的拥趸,不就是因为他们在音乐中揉进了太多阿尔卑斯山中自在的鸟鸣虫唱、风声水声吗?我,我们,跟着奥利弗·史瓦兹静静倾听,在《云海》中飞身云海,在《仙境》步入仙境。
一个哲人走进深秋的草丛,他厌恨虫子们毫无理性的浅薄鸣唱,告诫它们道:“明天就将有一场霜扼断你们的歌声!”虫子们回答说:“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拼命歌唱!”
我喜欢虫子们的态度。我喜欢我的“驴驹儿”日夜勤勉地叫个不停。当我手捧费尽千辛万苦从郊外采来的两朵娇黄的丝瓜花送给你做点心时,我小小的、有着滑稽绰号的歌唱家,愿你能体察到我对你以及我们永恒故园的挚爱……
16. 本文以蝈蝈为线索,根据文意,梳理情节。(6分)
“我”买蝈蝈→________→观察蝈蝈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
17.“那不会鸣唱的丑陋的蚕,不声不响地啃光了我一枚枚黑甜的桑叶……”中的“蚕”指________,“黑甜的桑叶”又指_________。(4分)
18.文中画线段运用了________的记叙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醒来时,天已大亮,蝈蝈正兴致勃勃地自言自语。
20.一草一木都能引发游子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试写出连续的两句表达这种情感的古诗句。(2分)
三、作文(50分)
21.请以“我终于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某个词语或短语,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B(A.“怂”应读“sǒng”;C.“潜”应读“qián”;D.“嗔”应读“chēn”)
2.A(B.“辨”应为“辩”;C.“丁”应为“叮”;D.“原”应为“缘”)
3.C(“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句中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可用“刻不容缓”)
4.D(A.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B.数目的下降不能用倍数;C.两方面和一方面不搭配)
5.(1)随君直到夜郎西(2)落花时节又逢君(3)博学而笃志(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5)枯藤老树昏鸦
6.(1)示例一: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示例二:开卷有益,为生命加钙补锌。(2)牛角挂书 李密(3)示例:我不赞成同学乙的观点。虽然我们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任务加重了,但还是可以挤出时间进行名著阅读的。况且阅读名著也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之一。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1)跟从 (2)攻击 (3)解除,卸下
8.(1)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仍然跟从。(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0.时间顺序;幼年时、少年时、上小学时、搬了新家。
11.①幼年时看人类围剿麻雀;②少年时,“我”养了一次麻雀;③上小学时,观看两只麻雀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快的景象;④搬新家后,在阳台上给独脚麻雀喂食。
12.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13.示例: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鸟类、愿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麻雀的鸣叫比作美妙的音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麻雀鸣叫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示例:作者希望未来的生活里依然能聆听到麻雀的鸣叫,与麻雀和谐相处。
16.听蝈蝈叫声入睡;忆关于蝈蝈的趣事;喂养蝈蝈
17.“我”心中世俗纷乱的想法;良好的睡眠。
18.插叙;回忆关于蝈蝈的趣事,表达了“我”对蝈蝈的喜爱。
1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自得其乐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0.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1.例文展示:
我终于学会了写作文
我历来不会写作文,也讨厌写作文,但又不能不面对这只“拦路虎”。这不,上周二,老师出了个稀奇古怪的作文题目“晒出______”。我用手撑着头,对着作文本想了一节课,硬是“晒”不出一个字儿。没办法,我最后抄了一篇,上交了事。
不久,我被老师请进了办公室。老师说:“你这抄得也文不对题呀!其实作文不难,就是先观察一些人或事儿,同时融入你的观感,用心写作,就这么简单。比如昨天这个题目,你就可以借机‘晒出’你的烦恼。还有,为了应付老师,你抄作文,为此老师又找你谈话,给你讲解怎么写作文,这段经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素材啊。”
原来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啊!我似有所悟。
写作需要一颗细腻的心,从此我开始留心观察生活。
有一天在教室上晚自习时,我无意中往窗外看——夜是那么温柔、宁静。隔壁小学的灯光很亮,反射在我们学校的树上,灯光下的树别有一番景致,树影婆娑,毛毛细雨在空中斜织着,增添了夜的幽静。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毛毛雨在树上凝成的小水珠呢!那些小水珠挂在树叶尖上,闪着微弱的光,慢慢地一滴一滴地往下落呢。看着这明暗混杂的夜色,我欣喜之余又有些惋惜,其实这美丽的夜色一直都在,就因为我不曾留意,而错过了许多风景,错过了许多惊喜。?
于是我把刚才观察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题目就叫“我终于学会了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