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3 14: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目标 2.历史趋势:
改革潮中促交融 3.历史延续:
胡风汉韵现交融 1.历史教训:
兵戈声中看交融兵弋声中看交融三国魏晋南北朝东晋西晋十六国北魏北 朝南 朝东晋十六国形势龟兹沙漠大海汉水对峙兵弋声中看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兵弋声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最少举出两个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兵弋声中看交融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兵弋声中看交融北方统一1.建立民族:3.统一时间:4.产生影响:2.政权名称:改革大潮促交融北方统一1.建立民族:鲜卑拓跋部3.统一时间:439年4.产生影响: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 裂和割据的局面。2.政权名称:北魏改革大潮促交融(1)背景:鲜卑旧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鲜卑族文化较为落后北方地区文化较为先进巩固统治改革大潮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人物档案改革大潮促交融孝文帝改革1.迁都:( )年,迁都( )
2.汉化措施改革大潮促交融1.
2.
3.
4.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改革大潮促交融1.学说( )
2.改穿( )
3.改用( )
4.与汉( )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材料一 改革大潮促交融问题: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材料二改革大潮促交融问题:1.图片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
   2.你发现汉服和胡服的区别了吗?材料三改革潮中促交融问题:此表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
   孝文帝原姓拓跋,后改姓为? 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摘自逮[lù]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材料四改革潮中促交融问题: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学习汉族礼法
材料五改革潮中促交融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洛阳城、鲜卑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这些变化可以说明孝文帝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3.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改革大潮促交融材料六“(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改革大潮促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顽固贵族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大潮促交融小组合作;找出北方民族交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表现胡风汉韵现交融胡人牛耕图边境汉人牧马图壁画胡风汉韵现交融穿汉服的北魏贵族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胡风汉韵现交融北魏洛阳茶具胡风汉韵现交融彩绘陶卷棚顶牛车胡床胡风汉韵现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中国现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胡风汉韵现交融在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胡风汉韵现交融一带一路
交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