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3 18:26:56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6.忆 读 书
冰 心
部编版 五年级上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说一说冰心奶奶对读书的体会是什么?并谈谈你的理解。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的中心
读书的意义
有数量
有质量
复习导入
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中心选材的呢?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品读感悟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话就多了”引出下文。
我也能用“一……就……”写句子。
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旦做出决定
要付诸于行动
1.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读书好)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认为读书好的句子吗?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
3.作者醉心于读书给她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品读感悟
请你默读第2-10自然段并思考:
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读感悟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四岁
七岁时
那时
此后
我在十二三岁时
好处: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
品读感悟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写出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喜欢和渴望。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两次弃书经历。因为读书深入,完全融入到《三国演义》中,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品读感悟
津津有味 息息相关 勃勃生机
斤斤计较 代代相传 跃跃欲试
A A B C 式 词 语
词语积累
请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写一句话,要表现出人物的心情。
示例:姐姐双手托腮,眉头轻皱,目光忧郁地看着窗外。
小 练 笔
写一写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被书中人物的形象、个性打动。
读《水浒传》
开始懂得比较书的优劣。
品读感悟
对 比
作者将《水浒传》和《荡寇志进行对比,说明了自己更喜欢人物个性鲜明生动的《水浒传》。
读《水浒传》
林冲
武松
鲁智深
人物欣赏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红楼梦》
年少不懂《红楼梦》,到看懂时已是中年以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来读,会有不用的感受。
品读感悟
思考: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小时候,阅历少,所以觉得《红楼梦》里的人物令人厌烦。长大了,再读,尝到了兴亡盛衰的滋味,加深了“我”对生活、对历史的认识。
想一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写读书的收获


品读感悟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拓展迁移
示例:我在读书的时候,也经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仿佛我就是书中的人物,每当读完一本书,就像爬山时往前多进了一步,感到非常快乐。所以我对冰心的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她在读书时也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三国演义》时会哭,读《水浒传》时十分欣赏里面有个性的人物,读《红楼梦》时尝到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结合2-8自然段,说说“我”都读了哪些书,并简要概括读书有哪些好处?
品读感悟
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能力。
能从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能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获得愉悦感。
好处
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由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她所读的书多是文学类书籍,这类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神东深刻地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表达出来,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议一议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品读感悟
写读书的收获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品读感悟
写读书的收获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读现代的文艺作品
×

品读感悟
挑着读,选着读: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书。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要在对比中找好书,读好书。
品读感悟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对儿童提出的倡议,也是对全文的总结,更是对孩子们的期望。
品读感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即开卷有益
对儿童的鼓励
教儿童有选择性地读书
品读感悟
思考探究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句以读书的好处鼓励儿童去读书,第二句建议儿童读书要有一定的数量,第三句指导儿童要读有质量的书,调换了位置就不符合逻辑了。
拓展:齐声朗读本课的中心句,然后编一句号召大家读书的标语吧!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拓展迁移
闻天下事,
读天下书。
精读好书,
点亮心灯。
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冰心读了许多书。
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书,挑着读,选着读。
思考探究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我们应选择怎样的书来读?
好书应该是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的。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我们应该选这类书来读。
思考探究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思考探究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示例:赞同。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回读,当这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可以尽早地接触更多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
本文作者按照 顺序列举了她幼时、少时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 ,介绍了 ,其中一句话成为勉励青少年读书的名言:“ ”。
时间
多年来读书的经验
读书的好处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主旨概括
满 江 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拓展延伸
宋 岳飞
 
名 人 谈 读 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 陈寿《三国志》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 欧阳修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诗词积累
 
冰心集
 
好书推荐
中国四大名著
外 国 名 著
一、给红色字体的字注音。
斩断( ) 凯旋 ( ) 报刊 ( ) 琐碎( )
二.积累词语。
A.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含有数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形容逼真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ǎn
课堂练习
kǎi
kān
suǒ
头头是道
一知半解
勃勃生机
步步为营
耿耿于怀
万紫千红
千山万水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三国演义》比《荡寇志》强多了。(改成反问句)
2.岳飞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改成感叹句)
难道《三国演义》不比《荡寇志》强多了吗?
岳飞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爱国英雄啊!
课堂练习
总结全文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搜集一两本冰心的作品读。
读一本名著。
忆读书
列举所读篇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精忠说岳》
介绍读书方法
其乐无穷读书有法
《红楼梦》
挑着读 选着读
畅谈读书体会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忆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7个生字,会写“津、哀”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说一说冰心奶奶对读书的体会是什么?并谈谈你的理解。
生汇报:冰心奶奶对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我感受到了冰心奶奶是从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数量、读有质量的书这几方面来说的。
生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
师: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中心选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生汇报: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话就多了”引出下文。
2.用上了关联词“一……就……”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3.用上“一……就……”写句子。
学生写句子。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请你默读第2-10自然段并思考:
(1)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读书好)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认为读书好的句子吗?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
(3)作者醉心于读书给她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2.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生1汇报: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四岁、七岁、那时、此后、我在十二三岁时。
生2: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生3:作者读《三国演义》,从“津津有味、好听极了”等词句中及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生4:在句子“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中,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喜欢和渴望。
生5:“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通过写两次弃书经历。突出作者读书深入,完全融入到《三国演义》中,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3.你能写出“AABC”式的词语吗:
如:津津有味
生写词语。
4.小练笔:请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写一句话,要表现出人物的心情。
示例:姐姐双手托腮,眉头轻皱,目光忧郁地看着窗外。
生6:作者读《水浒传》时被书中人物的形象、个性打动。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浒传》和《荡寇志进行对比,说明了自己更喜欢人物个性鲜明生动的《水浒传》。写出了此时的作者开始懂得比较书的优劣。
生7:读《红楼梦》时,作者年少不懂《红楼梦》,到看懂时已是中年以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来读,会有不用的感受。
5.思考: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生讨论汇报: 因为小时候,阅历少,所以觉得《红楼梦》里的人物令人厌烦。长大了,再读,尝到了兴亡盛衰的滋味,加深了“我”对生活、对历史的认识。
6.读书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生:(1)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示例:我在读书的时候,也经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仿佛我就是书中的人物,每当读完一本书,就像爬山时往前多进了一步,感到非常快乐。所以我对冰心的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她在读书时也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三国演义》时会哭,读《水浒传》时十分欣赏里面有个性的人物,读《红楼梦》时尝到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8.结合2-8自然段,说说“我”都读了哪些书,并简要概括读书有哪些好处?
(1)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能力。
(2)能从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3)能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获得愉悦感。
9.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生总结汇报: 由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她所读的书多是文学类书籍,这类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神东深刻地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表达出来,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生:作者读现代的文艺作品,挑着读,选着读: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书。
10.“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我们要在对比中找好书,读好书。
11.“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对儿童提出的倡议,也是对全文的总结,更是对孩子们的期望。
1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能不能互换位置?
生汇报: 不能,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句以读书的好处鼓励儿童去读书,第二句建议儿童读书要有一定的数量,第三句指导儿童要读有质量的书,调换了位置就不符合逻辑了。
13.拓展:齐声朗读本课的中心句,然后编一句号召大家读书的标语吧!
四.思考探究。
1. 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生:冰心读了许多书;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书,挑着读,选着读。
2.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我们应选择怎样的书来读?
生: 好书应该是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的。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我们应该选这类书来读。
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生1:赞同。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回读,当这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可以尽早地接触更多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
4.课文主旨概括。
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她幼时、少时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 多年来读书的经验,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其中一句话成为勉励青少年读书的名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五.拓展延伸。
1.读《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了解名人谈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 陈寿《三国志》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 欧阳修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五.复习巩固,课堂作业。
3.了解冰心的部分作品。
4.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外国名著。
六.课堂作业。
一、给红色字体的字注音。
斩断( ) 凯旋 ( ) 报刊 ( ) 琐碎( )
二.积累词语。
A.津津有味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含有数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形容逼真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字体的字注音。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三国演义》比《荡寇志》强多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飞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课后完成下列作业:
1.搜集一两本冰心的作品读。
2.读一本名著。
八.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