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1.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图2-6-1
2.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4.塑料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焚烧废旧塑料袋 B.废弃塑料掩埋处理
C.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D.使用可降解塑料
5.在浇筑三峡大坝的混凝土(成分中含有氧化钙)时,为了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放出的热量使坝体温度升高,技术人员在仓内埋设了许多管道,一旦温度升高,则通水冷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 B.混凝土是混合物
C.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钢筋混凝土中有金属材料
6.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脸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7.“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8.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
/
图2-6-2
(1)自行车的轮胎使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自行车常用的防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等;
(3)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它工作时是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4)铅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常用30%~50%的稀硫酸。欲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490 g,需98%的浓硫酸_______g,水_______g;
(5)部分厂商在销售电动自行车时打出了“环保”的旗帜,与以使用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就能理解金属是多么有用。在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______。由于金属具有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金属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你认为金属比较重要的两种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社会以各种金属为支撑,其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是_______。
(2)尽管金属有非常优良的物理性质,但应用金属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大多数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易被腐蚀,这是因为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反应。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看,你认为金属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用下列两种途径:
(1)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的同时还生成二氧化氮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若要制得等量的硝酸铜,哪种途径较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制等量硝酸铜消耗原料少,产生污染气体少。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设计制取硝酸铜更合理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 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 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SO2、SO3、O2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确认没有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①:产生的气体仅为SO2;
猜想②:产生的气体仅为H2;
你认为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H2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剩余。
【设计实验】 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6-3所示的实验:
/
图2-6-3
【分析与结论】
(1)图中X为_______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_______(填“①”、“②”或“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2.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 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 g
96.8 g
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
(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
图2-6-4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用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现要配制40 g 24.5%的硫酸,需______g 98%的硫酸和______g水。实际操作时,用10 mL量筒量取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然后_______(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___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5)为了从混合粉末中回收更多的铜,可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你的建议是(提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解析】 废弃塑料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5.C 6.B
7.B【解析】 CO、H2充分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1∶2n∶1,n为正整数,则为原子利用率100%。
8. (1)合成材料 (2)电镀(或涂油漆、涂油等) (3)化学 电 (4)200 290
(5)有害气体(或CO、NO等合理答案即可)
9. (1)多 导电性、导热性(或延性、展性、硬度大等) 铁 铝 (2)氧化(或缓慢氧化)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Fe2O3+3CO2Fe+3CO2
10.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途径(1)较好 先将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然后让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得硝酸铜
【解析】(2)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途径1生成3分子硝酸铜需要8分子硝酸,生成2分子一氧化氮,而途径2,生成1分子硝酸铜,需要4分子硝酸,生成2分子二氧化氮,制得等量的硝酸铜,方案2排放的废物多,故答案为:途径(1)较好。制等量硝酸铜消耗原料少,产生污染气体少。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和氧气会生成金属氧化物,故答案为:先将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然后让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得硝酸铜。
11. 产生的气体为SO2和H2混合气 (1)品红 (2)① (3)降低(或发生改变) (4)将残液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12. (1)0.2 g (2)93.3% (3)21.6%
【解析】 (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97.0 g-96.8 g=0.2 g
(2)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则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0.2 g
x=0.2 g×=5.6 g
y=0.2 g×=15.2 g
Fe%=×100%≈93.3%
(3)不溶性杂质的质量=6.0 g-5.6 g=0.4 g
FeSO4%=×100%≈21.6%
13.(1)H2SO4+CuO===CuSO4+H2O 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2)10 30 5.4mL (3)烧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H2SO4(或CuSO4等合理即可) (5)回收滤渣Ⅰ中的Cu
【解析】 (1)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木炭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滤液Ⅰ是硫酸铜和剩余硫酸的混合物。滤渣Ⅰ是铜和炭粉。滤渣Ⅱ是铜和铁的混合物;滤液Ⅱ是硫酸亚铁溶液。除去铜中的铁可以用硫酸或硫酸铜溶液,使铁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再过滤将不反应的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