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4 07: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直接:广西自然灾害连年不断;
(4)主观: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根本原因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2.运动进程: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永安建制
定都南京(1853)
攻占武昌






天京变乱(1856年)

天京陷落
1864年运动失败
北伐 西征 军事全盛1856
平分土地
圣库制度
绝对平均
公有制
否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


反封建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无法实施

3.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理想社会:
四有二无
依法治国
发展工商
新式教育
平等外交

资本主义方案

进步性

1、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
2、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经济形式
经济基础
群众基础
共同点
小农经济(落后性)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步性)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公有制,平均主义(空想性)
反映农民愿望
不能反映农民愿望
私有制(现实性)
①都具有反封建性;②都是纲领性文件;
③都未能真正实施
结论:
②从经济主张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①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消灭
私有制
发展
私有制
材料一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一.太平天国运动:
4.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未跳出封建束缚
具体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认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专制统治大为削弱。
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黑夜与星光:洋务派初生
1.兴起背景:
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前期:“师夷长技以自强”;
后期:“师夷长技以求富”。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新式教育
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目的: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三支海军
意义:近代化的初探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失败标志: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
结局:学器物救不了中国人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要住在里面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想改变封建制度。
结局:学器物救不了中国人
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德国首相·俾斯麦
结局:学器物救不了中国人
知识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时空定位
知识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意义)
知识三: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
问题一:爆发、失败的原因?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问题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本课重难点问题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群狼环伺:边疆危机
材料一 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1.背景(1894—1895年):
(2)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一狼突进:甲午海战
清 政 府


仓促应战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4辽东战役
5威海战役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军大败,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双方损失相当,中国失去制海权。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日 本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进 攻
一狼突进:甲午海战
4.甲午战败的原因:
(2)影响:
①进一步把中国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船坞工匠太劣,工程太松,料件不周,致各船多有损坏,不能修理。” --“定远”副管驾李鼎新
清朝无工业和军事后勤体系,无法支撑舰队作战。
挪用军费,军队补给不足。(清政府腐败)
一狼突进:甲午海战
割三地:割辽东、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两亿:赔偿白银2亿两;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
允设厂:允许日商建厂。
李鸿章:“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伊腾博文:口中之物,尚未下咽,饥甚!
大掠而归: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经济上: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群狼竞犯:瓜分狂潮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1.(2015·重庆高考·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2016·江苏高考·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D
D
3.(2015·江苏高考·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4.(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D
C
5.(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