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一、积累(21分)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进入冬季,全国许多省份陆xù____出现雾霾天气,浙江一些省市也遭受了重度污染:能见度极低,建筑物都隐nì____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室外待一段时间,人就会感到头晕目xuàn____,呼吸困难。人们都期盼天空重新恢复chéng____澈的笑容。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____。(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7)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故园菊”承载着惜花与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们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
(3)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
(4)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冰心和老舍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金色花》。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
D. 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二、阅读(51分)
(一)名著阅读(5分)
5.在《湘行散记》一书中,作者认为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阐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20分)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 璞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学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的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儿,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流连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片。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①。闻一多1912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的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的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来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有删节)
【注释】 ①曹禺:本名万家宝,中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
6.第一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两件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8分)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截至2016年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186万余件。近年来,故宫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为了使展览效果最优化,故宫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开创了文物藏品________________的新方式:展览不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让观众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2016年,故宫成立教育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全面、立体地发挥故宫的公共教育功能。在公共教育中,故宫重视与教育机构合作,采用馆校合作方式开展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参与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一座全面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中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10多个不同门类的专题展览,每年还有50余个临时展览,国博已经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国博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前来参观。2017年国博接待观众总量达80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为了充分发挥国博的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国博设立了教育体验区。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形成了以藏品为基础,以体验为重要方式的公共教育新模式。国博特别重视与学校合作,例如,为了使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学校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采用“双师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
[材料三]
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技教育设施。科技馆以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设计理念开展公共教育,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馆中展品涉及航空、航天、机械、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等众多领域。科技馆在利用展品进行展览教育的同时,还设置了科普活动室和实验室,配置了计算机、微型机床、3D打印机等近200套不同系列活动器材和40多套相关的实验仪器,设计了“飞行器的奥秘”“光影探秘”“生命科学俱乐部”等系列活动,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科学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2017年9月1日,科技馆正式启动“馆校结合基地校”项目,为首批200所中小学校提供场馆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科技教师培训等提供服务。
12.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展出和阐明 科普实践活动的这些内容
B. 阐释和展示 这些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
C. 展示和阐释 这些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
D. 阐明和展出 科普实践活动的这些内容
13.阅读材料二,具体说说国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博物馆开展公共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古诗词阅读(3分)
【甲】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过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 ①嗔:嫌怨。②焙:用微火烘烤。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 《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声”烘托山行的环境。
C. 陆诗对“箫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 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五)文言文阅读(15分)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 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 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清朝建立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_____
(2)绝意仕进:____________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______
(4)因为诗吊之: ____________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两处)(2分)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段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8分)
21.轨道交通建设是绍兴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为了树立品牌标识,打造轨道交通“名片”,绍兴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公开征集了“绍兴轨道交通”标志。现在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评选下列入围的三幅作品,你觉得哪一幅最好?参考小贴士说明理由。(110字左右)(8分)
【小贴士】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视觉符号,具有识别、象征、审美的功能,常用文字(汉字、字母)、图形等元素来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1. 续 匿 眩 澄
2. (1)海日生残夜 (2)温故而知新 (3)回乐烽前沙似雪 (4)岐王宅里寻常见 (5)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6)思君不见下渝州 (7)归雁洛阳边 (8)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3. (1)河流。 (2)改变。 (3)可以凭借。 (4)按时温习。
4. B
5. 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三个例子任意举出两个即可)
6. 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开篇,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做铺垫。
7. 这里的“惭愧”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
8. 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
9. 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10. 对清华园和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11. 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12. C
13. 一方面国博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其中包括大量未成年观众;另一方面国博重视与学校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说明国博已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
14. 形式多样的展览 丰富的活动体验 馆校合作
15. C
16. (1)喜欢。 (2)断绝。 (3)有人。 (4)写。
17.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18.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静坐于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19. (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20. 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极为赞赏。
21. 示例一:选择作品一。这个标志美观大气,由两条寓意“轨道”的线条设计出“绍”字首字母S的形状;这个形状融入“石拱桥”形象,又如“河道”的形象,体现绍兴水乡、桥乡的地域特色;整体形状向两端无限延伸,寓意互通连接的行业特色。示例二:选择作品二。这个标志有美感、有内涵,以“绍”字进行演绎,区别于国内其他的城市标志,具有唯一性;体现印章“天圆地方”的人文属性;整体形如地铁列车车头,又如窗口,暗含绍兴的开放与包容;既体现行业属性,又符合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示例三:选择作品三。这个标志极具现代感,标志为“兴”字造型;这个形状融入“石拱桥”形象,又如“轨道”的形象;上下部开口体现开放包容,整体如一个展开双臂拥抱未来的绍兴人;寓意轨道交通为绍兴的兴旺发达注入新活力。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