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
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分)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
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
2.(4 分)2019 年 1 月 5 日 12 时,全长 439.9 米的“复兴号”G9 次列车从北京南站 16 站台准时发车,于 16 时 36
分抵达上海虹桥站。已知“复兴号”G9 次列车运行时的速度可达到 350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距离为 1600km
B.题述中“350km/h”是 G9 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C.“复兴号”G9 次列车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题述中“12 时”“16 时 36 分”指的都是时刻
3.(4 分)台球以 10m/s 的速度垂直于框边的方向撞击后,以 8m/s 的速度反向弹回,若球与框边的接触时间为 0.1s,
则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 )
A.20m/s
2
沿球弹回的方向
B.20m/s
2
沿球撞击的方向
C.180m/s
2
沿球弹回的方向
D.180m/s
2
沿球撞击的方向
4.(4 分)如图所示,把 A、B 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 A.则关于 A 对 B 的作
用力 FAB 与 B 对 A 的作用力 FBA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AB 大小大于 FBA 大小 B.FAB 大小等于 FBA 大小
C.FAB 先于 FBA 产生 D.FAB 后于 FBA 产生
5.(4 分)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s 末落到井底,重力加速度 g=10m/s
2
.该
小球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20m/s C.40m/s D.80m/s
6.(4 分)某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v﹣t 图)如图所示,则( )
A.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为 2m/s
2
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 v=5+2t(m/s)
D.物体 0~5s 时间内的位移为 37.5m
7.(4 分)一辆公共汽车进站时以 10m/s 的初速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开始刹车后的第 1s 内位移大小为
9m,则刹车后 6s 内的位移是( )
A.20m B.24m C.25m D.75m
8.(4 分)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图甲是港珠
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 L=28m 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
2
)与位
移(x)的关系。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 )
A.1.5m/s
2
,3s B.1.5m/s
2
,4s C.2m/s
2
,3s D.2m/s
2
,2 s
9.(4 分)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
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甲比乙先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 x0 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10.(4 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5t+t
2
(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质点的初速度是 5m/s
B.质点的加速度是 1m/s
2
C.第 1s 内的位移是 6m
D.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7m/s
11.(4 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 2.5s 时间经过 A、B 两根电线杆,已知 A、
B 间的距离为 50m,车经过 B 杆时的速度为 25m/s,则( )
A.车的加速度为 4m/s
2
B.车的加速度为 10m/s
2
C.经过 A 杆时速度为 15m/s D.经过 A 杆时速度为 20m/s
12.(4 分)甲、乙两车在某高速公路上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的 v﹣图象如图所示,若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
s0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s0=7.5m 时,甲乙能相遇两次
B.当 s0=10m 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C.当 s0=15m 时,t=2s 时甲乙相距最近
D.无论 s0 取何值,甲乙至少能相遇一次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6 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 A、B、C、D、E、
F、G 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知道,A、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A 点到 D 点的距离是 cm,D 点到 G 点的距
离是 cm。
(2)通过测量不难发现,(sBC﹣sAB)与(sCD﹣sBC)、与(sDE﹣sCD)、?基本相等。且拖动纸带的小车与纸带
的右端相连,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拖动纸带的小车做的是 运动。
14.(6 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B、C、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 秒,则:(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 运动.
(2)D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DE 段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3)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
.
15.(10 分)小强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向东走 400m,然后再向北走 600m,最后再向东走 400m 才能到达
学校,所用时间为 10min,如图所示,则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多少米?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
16.(10 分)在离地面高 45m 的位置静止释放一个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前提下,求
(1)求物体从释放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求第 2s 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17.(10 分)汽车以 1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 0.8s 后才能做出反应,实施制动,这段时间
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m/s
2
,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全停下
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
(3)发现危险 3s 后汽车的速度。
18.(10 分)质量 m=0.5kg 的物体以 6m/s 的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 D 点上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 A、B 两点,
已知物体从 A 点到 B 点用时 0.5s,然后由 B 点再经过 0.5s 物体滑到顶点 C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 AB=1.5m。
求:
(1)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从底端 D 点滑到 B 点的位移。
2019-2020 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
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解答】解:A、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姿势时,不能看作质点,否则无法研究,故 A 错误;
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飞船的大小和形状无法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 B 正确;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一定要考虑大小和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故 C 错
误;
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 D 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题述中“350km/h”是 G9 次列车运行的瞬时速度大小,而平均速度大小未知,所以不能够确定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距离,故 AB 错误;
C、如果要求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路程是,可以把火车看出是质点,因为这时火车的长度相对于总路程来
说可以忽略不计。故 C 错误;
D、题述中“12 时”“16 时 36 分”指的都是时刻。故 D 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a= = m/s
2
=﹣180m/s
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
速度的方向相反,与球弹回的方向相同。
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A 对 B 的作用力与 B 对 A 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 A 的示数等于 B 的示数,
故 A 错误,B 正确;
C、A 对 B 的作用力与 B 对 A 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 C
错误,D 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据 ,所以其平均速度 ,故 B 正确,ACD 错
误;
故选:B。
6.【解答】解:A、根据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 A 错误。
B、物体的加速度为 a= = =1m/s
2
.故 B 错误。
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 v=v0+at=5+t(m/s),故 C 错误。
D、物体 0~5s 时间内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的大小,为 x= ×10m=37.5m。故 D 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已知初速度为 10m/s,刹车后的第 1s 内位移大小为 9m,由:x=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2m/s
2
汽车刹车的时间: =5s
则刹车后 6s 内的位移就是停止运动前的总位移,为:x= m=25m。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 知,结合图象可知 vo=4m/s,vt=10m/s,x=28m,
加速度: 得,
加速度:a=1.5m/s
2
,由 vt=vo+at,得所用时间:t=4s,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故 AB 错误。
C、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的出发点在坐标原点,而乙物体在出发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x0,故甲开始运动时,
乙在甲前面 x0 处,故 C 正确。
D、由于甲物体在 t1~t2 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未变,即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 t3 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
即甲追上了乙,故 D 正确。
故选:CD。
10.【解答】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 x=v0t+ at
2
可得质点的初速度为:v0=5m/s,加
速度为:a=2m/s
2
.故 A 正确,B 错误;
C、第 1s 内的位移为:x=5×1+1
2
=6m,故 C 正确;
D、由 x=5t+2t
2
可得前 2s 内的位移为:x2=5×2+2×2
2
=14m,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 =7m/s,故
D 正确。
故选:ACD。
11.【解答】解:CD、汽车在 AB 间的平均速度为: = = m/s=20m/s,根据平均速度推论有: = ,
解得:vA=15m/s,故 C 正确,D 错误;
AB、汽车的加速度为:a= = m/s
2
=4m/s
2
,故 A 正确,B 错误;
故选:AC。
12.【解答】解:A、根据 v﹣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知在 0﹣2s 内,甲的位移比乙大 10m。t=0 时刻,
乙车在甲车前方 s0 处,当 s0=7.5m 时,在 t=2s 前甲就追上乙相遇一次,此时甲的速度比乙大,之后甲运动到
乙的前方,t=2s 后,乙比甲快,乙又能追上甲,再相遇一次,共相遇两次,故 A 正确。
B、当 s0=10m 时,甲乙在 t=2s 时刻相遇,之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不会再相遇,故 B 错误。
C、当 s0=15m 时,甲乙在 t=2s 时刻都不能相遇,所以两者不会相遇。因 0﹣2s 内,甲比乙快,两者间距减小。
2﹣4s 内甲比乙慢,两者间距增大,因此,t=2s 时甲乙相距最近。故 C 正确。
D、由上分析知,当 s0>10m 时,两者不会相遇,故 D 错误。
故选:AC。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解答】解:(1)由图可以知道,A、B 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0.1s,A 点到 D 点的距离是 4.10cm,D 点到 G 点的
距离是 6.60cm;
(2)通过测量不难发现,(sBC﹣sAB)与(sCD﹣sBC)、与(sDE﹣sCD)、?基本相等。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
的范围之内,拖动纸带的小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0.1,4.10,6.60;(2)匀加速直线。
14.【解答】解:(1)根据实验数据,52.0﹣24.0﹣24.0=84.0﹣52.0﹣(52.0﹣24.0),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 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
度大小,
vD= = m/s=0.34m/s
而 DE 段平均速度大小为 DE= = m/s=0.36 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a= = m/s
2
=0.40m/s
2
故答案为:(1)匀加速直线; (2)0.34;0.36; (3)0.40.
15.【解答】解:(1)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位移为:
x= ;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轨迹,故路程为:
s=400m+600m+400m=1400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
平均速率为:
答:(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为 1000m,路程为 1400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1.67m/s,平均速率为 2.33m/s。
16.【解答】解:(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 h=
得:t= =3s
(2)由 h= 前 1s 内位移: =5m
前 2s 内位移: =20m
则第 2s 内的位移为:△h=h2﹣h1=20﹣5=15m
答:(1)物体从释放到落地所用的时间是 3s;
(2)第 2s 内物体下落的高度是 15m。
17.【解答】解:(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x1=v0t1=15×0.8m=12m
(2)由开始制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为 t,由 v=v0+at 得:0=15﹣5×t2;
解得:t2=3s
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v0t2+ at
2
=15×3+ (﹣5)×3
2
=22.5m
(3)反应时间为:t1=0.8s
刹车时间为:t2=3s
所以刹车 3s 汽车的速度为:v=v0+at=15﹣5×2.2=4m/s
答:(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12m;
(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22.5m;
(3)发现危险 3s 后汽车的速度为 4m/s。
18.【解答】解:(1)设加速度为 a,物体从 C 到 A 所用时间为 tAC=0.5s+0.5s=1s,
则 xAB=xAC﹣xBC=
把数据代入可得 a=4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由公式 v=at 可得物块在 B 点的速度为
vB=4×0.5m/s=2m/s。
所以 BD 间的位移由公式 x=
得:
答:(1)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4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物体从底端 D 点滑到 B 点的位移为 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