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16: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渭滨区2018-2019-2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WB201906
第Ⅰ卷(选择题 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3.M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读我国某市2018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第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第6~7题。
6.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7.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的文化水平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9.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原因是(  )
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0~11题。
10.从城市的选址角度看,上海、伦敦、开罗三城市的共同之处表现为(  )
A.位于海岸或河流的沿岸 B.邻近矿产资源的产地
C.位于大河冲积平原的中央 D.地处军事要冲
11.下列措施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是(  )
①先建设,后规划 ②推广节能建筑材料 ③走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 ④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⑤建立城市水网的循环利用体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漫画,完成12~13题。
12.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13.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地价等值线。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外来人口迁入 D.逆城市化发展
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对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P处房价高,靠近河流
D.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17.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右图中A、B、C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且R118.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A——中学 B——大学 C——小学
D.A——大学 B——小学 C——中学
19.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 B.A比B提供的职能种类多
C.C的城市级别最高 D.C的服务范围小于B
右图①②③④表示航空、水路、铁路和公路四种交通运输方式,a、b、c、d表示运量、运费、运速和气象因素影响的相关性。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增大;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空运和水运;运量最大的是水运,最小且相等的是空运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运速大于公路运输。读图,完成第20题。
20.下列货运最适宜选用②线运输方式的是(  )
A.从武汉运百吨大米到上海 B.从大连运大量食盐到哈尔滨
C.从北京运急救药品到甘肃舟曲 D.从广州郊区运新鲜蔬菜到其城区
在浙江诸暨大唐,虽然只是制造一双小小的袜子,整个生产过程却被细分成了多个环节,很多企业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结合下图,完成第21~22题。
21.纱线厂与织袜厂之间存在的主要产业活动地域联系形式是(  )
A.科技联系 B.空间联系
C.信息联系 D.投入—产出联系
22.尽管诸暨大唐的上千家织袜厂竞争激烈,但是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仍入驻大唐。这是因为(  ) ①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与中国企业的竞争 ③可以利用这里的集聚优势,扩大知名度 ④可以利用科技优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图,完成第23~24题。
23.图中所示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  )
A.现代交通和通信 B.众多的劳动力
C.丰富的资源 D.优美的环境
24.此类工业将工厂设在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B.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据此完成第25~26题。
25.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稻种植业 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业 ③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④游牧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6.以下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A.印度的水稻种植业——商品化农业 B.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自给型农业
C.西欧的乳畜业——集约型农业 D.美国中部的小麦、玉米生产——混合型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第27~28题。
27.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8.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须(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第29~30题。
29.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30.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1~32题。
3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第33~34题。
33.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 B.酸雨 C.全球变暖 D.厄尔尼诺
34.针对上述现象,可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
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
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第35~36题。
35.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36.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
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完成第37~38题。
37.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38.右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某味精生产基地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周边大量农田被污染。多年以来,污染一直是该生产基地亟待解决的难题。据此完成第39~40题。
39.材料中没有提及的污染类型是( )A.水污染 B.放射性污染 C.大气污染 D.土壤污染
40.针对材料反映的严重污染状况,你认为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永久性关闭味精生产企业 B.污水处理后再在其他领域循环利用
C.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 D.给附近受损农民一次性发放污染补偿费
2017年4月1日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以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等为发展方向。新区内主要建设快速轨道交通,住宅区以公租房为主,不建设商品住宅。据此回答41~42题。
41.雄安新区摒弃传统公交,以轨道交通为主,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出行范围 B.提高客货运量 C.完善出行方式 D.减少污染物排放
42.雄安新区内部不建设商品住宅,主要是因为商品住宅(  )
A.不符合新区发展规划 B.建设成本过高 C.容纳的人口有限 D.占用土地面积过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58分)
二、综合题(共58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普查
次数
年龄构成/%
流动人口
数量/万
0~14岁
15~64岁
≥65岁
第五次
22.89
70.15
6.96
14438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2143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4分)
(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给广东带来哪些影响? (6分)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4分)
44.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国家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一 英国、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下图)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5.88%。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国、美国的各自特点体现在哪里?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6分)
45.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3)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4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1)图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写两条(4分)。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2)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4分)
4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下面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碳循环示意图。
(1)分析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
(2)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4分)?
(3)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渭滨区2018-2019-2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WB201906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D
D
A
B
B
A
B
D
A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C
C
D
A
A
B
C
C
D
A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答案
C
D
C
C
A
A
C
A
B
B
D
A
二、综合题(58分)
43.(14分)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4分)
(2)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6分)
(3)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4分)
44.(10分)
(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4分)
(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6分)
45.(14分)
(1)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6分)
(2)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4分)
(3)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退化、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4分)
46.(8分)
(1)煤炭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4分)
(2)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4分)
47.(12分)
(1)过度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4分)
(2)海水受热膨胀 冰川融化。(4分)
(3)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