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7-08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3..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A.地球环境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环境人口容量 D.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右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
4.X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英国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6-7题
6、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D.人口的死亡率
7、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B、营养好
C、文化教育水平高 D、人口的年龄结构轻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
8、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10、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读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0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
B.1990—2000年期间,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海市低于全国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目前上海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
12. 预测到2030年,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读图回答。
13.上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道路图。
14.如果在图示区域增加一个公交车站,其最佳区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从用地功能看,图中阴影区域最适宜于( )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16.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图”(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商业区,只分布在市中心
B.B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C.C为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工业区
D.如仅从经济因素考虑,该城市空间结构应属于多核心模式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读下图完成题。
17.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
A.Ⅰ期 B.Ⅰ和Ⅱ期
C.Ⅱ期 D.Ⅲ期
18.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D.当城市化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差别加大
19.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 D.20世纪后期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图6),回答22-23题。
22.图中a功能区最可能是
A.冶金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高级住宅区 D.风景区
23. 若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则以下叙述最可信的是
A.该地盛行偏东风 B.该地河流自东向西流
C.住宅区中,b为高级住宅区 D.地价最高的是c功能区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图7),回答24-25题。
24.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
A.Ⅰ期 B.Ⅰ和Ⅱ期
C.Ⅱ期 D.Ⅲ期
2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可能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B.城市化只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城市化不会导致“热岛效应”的影响加重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26.下图的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为我国2006年四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
地区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613
1.241
0.638
6163.2

1625
0.541
0.595
5408.8

3837
2.471
0.721
1180.0

267
1.883
0.607
159.7
2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四个地区中,最先需要迁入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外来人口猛增 B.工业化迅速发展
C.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自然条件的改善
3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不断向周边迁移,此过程中可能使
A.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延缓 B.迁移工厂效益严重下滑
C.迁入地区环境污染加剧 D.迁出地区经济严重衰落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
3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32.在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②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③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④出现 “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3.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
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C.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
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
读某城市分布图。
34.如要在城市中心建商务区,应建在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35.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D地位于城郊,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二、综合题.(30分,答案请写在答卷上)
36.(9分)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由A-C可知,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2分)

(2)、由图可知,影响该城市分布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4分)
、该城市发展到C阶段时,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分)
37.(10分)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 。(1分)
(2)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1分)
甲乙两国中可能为发达国家的是 。(2分)
(3)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2分)
(4)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 、 。(每空2分)
38、图12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将图12中的符号与其代表的工业类型用线连接起来。(3分)
(2)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请在图上将图例 标注在你认为最合适的地块中(2分),并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分)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位于 处(2分),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D
B
D
A
D
A
C
B
D
A
B
D
B
B
D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B
B
C
D
A
D
B
B
B
C
D
A
B
A
C
二、综合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