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课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曹刿论战》(课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3 19:23:36

内容文字预览











《曹刿论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曹刿( ) 又何间( )焉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战于长勺( ) 下视其辙( ) 望其旗靡( )
二、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 )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 )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 )视其辙( ),登轼( )而望之( ),曰:“可矣。”遂( )逐( )齐师。
既( )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三.概述各段大意。




四、合作探究。
1、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他是一个昏君吗?请结合课文说明。




4.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5、文中为何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




6.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7.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曹刿论战》导学案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曹刿( guì ) 又何间( jiàn )焉 小信未孚( fú ) 公与之乘( chéng )
战于长勺( sháo ) 下视其辙( zhé ) 望其旗靡(mǐ )
二、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讨伐)我。公将战(迎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乃入见。问:“何以(凭借)战?”公曰:“衣食所安(安身),弗敢专(独自享有)也,必以(把)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心处理)对曰:“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在)长勺。公将鼓之(击鼓进军)。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向下)视其辙(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车前的横木)而望之(代齐国军队),曰:“可矣。”遂(于是)逐(追赶、追击)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三.概述各段大意。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曹刿跟鲁庄谈论战前准备,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作战思想)
2、长勺之战的经过。
3、曹刿谈论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四、合作探究。
1、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他是一个昏君吗?请结合课文说明。


4.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本文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
详写战前论战,战后问战,略写战斗经过。
详写曹刿,略写鲁庄公。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突出中心内容。
文中为何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
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6.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5张PPT)
曹刿论战
部编版 九下
牧野之战 周武王联军——商朝 。
巨鹿之战 项羽——秦军主力 。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曹操。
你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哪些?
《左传》是记叙春秋时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历史散文体例
???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有《国语》和《战国策》。
??? ? 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有《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 ?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如《史记》 。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 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初,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ǔ)国和鲁国避难。后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被齐桓公打败,被逼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史称长勺之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fú)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1、自由读。读准字音和节奏。2、分解色读。读出人物语气。
   公与之乘(chéng)。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jié)我盈(yíng),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zhé
)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译读课文。
2、不懂之处,举手质疑。
3、老师抽测重点字词句(要做笔记)。
十年 春, 齐 师 伐 我。 公 将 战。 曹刿请 见。

其 乡人曰:“肉食者 谋 之, 又何 间 焉?”刿 曰:“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乃 入 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讨伐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
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入朝拜见。
问: “何以 战?” 公 曰:“衣食所 安,

弗敢专 也,必 以 分人。” 对曰:“小惠 未

遍, 民 弗 从 也。”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小恩小惠不能
遍及百姓,人民不会跟从你的。”
公 曰: “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 以信。” 对曰:“小信 未 孚,

神 弗 福也。”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器、丝绸等,不敢虚夸数目,
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灵是不会赐福你的。”
公 曰:“小大之 狱, 虽 不能察, 必以

情。” 对曰: “忠之 属也。 可以

一战。 战则 请 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也一定
诚心处理。”曹刿说:“这是尽职份之类的事情,可凭借
(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 之乘。 战于长勺。 公 将 鼓之。

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 曰:“可矣。”

齐 师 败绩。
庄公与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了。”
齐国军队大败。
公 将 驰之。 刿曰:“未可。” 下 视

其辙, 登 轼而 望 之, 曰:

“可矣。” 遂 逐 齐师。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他向下查看
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请你指出“轼” 
既克, 公 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 鼓 作 气, 再 而衰, 三

而 竭。
已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气就枯竭了。”
彼 竭 我 盈, 故 克 之, 夫大国,


难 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 其 辙 乱,


望 其 旗 靡, 故 逐 之。”
敌方士气枯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难以推测他们的情况,怕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
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目光短浅
独自享受
赐福、保佑
击鼓
遍及
2.辨析加点字的意义
(1)故逐之
公问其故
(2)何以战
必以分人
(3)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登轼而望之
肉食者谋之
所以
原因
凭、凭借

代指曹刿
音节助词
代齐军
代词,指这件事。
3.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
做出牺牲
(2)小大之狱
越狱逃跑
(3)虽不能案,必以情
以情动人
(4)忠之属也
忠于人民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了正义的目的放弃自己的生命
诉讼事件
监禁罪犯的地方
诚心
感情
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诚
(5)又何间焉

(6)可以一战

(7)肉食者鄙

(8)再而衰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9)加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10)信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虚报,以少报多。
增加。
实情。
书信。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⑵省略句
再而衰。
⑶倒装句
何以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凭借什么作战?
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
(曹刿)问:“(君)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
梳理情节:
这场战斗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曹刿跟鲁庄谈论战前准备,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作战思想)
战前问战:
战中参战:
战后论战:
长勺之战的经过。
曹刿谈论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中“鄙”的是谁?“远谋”的又是谁?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他们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鲁庄公迎战齐军的理由中,曹刿肯定 了哪一条?为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内部团结,赢得人和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此页隐藏,用于老师参考!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 之时,
因为 。
第二次是在 之时。因为 。
齐人三鼓,彼竭我盈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此页隐藏,用于老师参考!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通过观察敌军队形、军旗的样子、车痕的形状可判断敌情,如果军旗倒下、队形不整齐,车痕凌乱,说明敌军溃不成军,是真的落荒而逃,可以追击;如果队形车痕都不乱,军旗也没有倒下,那么敌人是假装逃跑前面可能有埋伏,与他们假装逃跑是想引诱我军追击,引入敌人的埋伏圈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曹刿这个人机智聪明,懂得谨防埋伏的战略战术。
注:此页已经隐藏,只为帮助老师理解课文,细致讲解。
详察敌情,判断敌军真逃还是诈败,谨防埋伏,根据敌情决定是否追击。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时;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此页隐藏,用于老师参考!
1、战前问战:

2、战中参战:



3、战后论战:
曹刿(远谋)
侧面衬托、对比 语言描写
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
谈论战前准备,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
临阵指挥沉着冷静果断,懂得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a.把握“彼竭我盈“进攻时机,运用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
b.把握“辙乱旗靡”追击时机,懂得详察敌情,谨防埋伏战略战术。
过人的谋略。
1、战前: 政治上缺乏远见。鲁庄公把取胜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没有看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目光短浅。
2、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急功近利,贸然进军,军事上无知。
3、战后: 既克,公问其故。取胜而不知原因,军事上无知。
鲁庄公(鄙)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对比 语言描写
面对敌国挑衅不逃避,勇敢。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善于纳谏;
作战用刿,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亲自参战;
战后问刿,不耻下问,礼贤下士。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政治无能,军事无知但勇于纳谏、开明勇敢的君主。
鲁庄公是昏君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1936年,毛泽东在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几乎引用了《曹刿论战》全文来说明他所要阐述的军事思想,期中的战略防御原则,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军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军由弱转强、最终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法宝之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得到举世闻名军事家毛泽东的高度评价?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我们也来做一回军事评论家吧。
1、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明白了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赢得人民支持。
2、曹刿能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懂得把握战机,在“彼竭我盈”时进攻,“辙乱旗靡”时追击。
3、曹刿懂得“详察敌情,谨防埋伏”的战略战术。
详略得当:
(1)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双方交战。
(2)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
(3)详写“曹刿”,略写“庄公”。
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突出中心。
题为《曹刿论战》,文章描写的重点是什么?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一鼓作气(趁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辙乱旗靡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经枯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找出今天仍使用的成语并解释:
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武器装备是否先进,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因为,在当今社会,原子弹、氢弹、航空母舰等武器装备威力无比,可以瞬间毁灭军事目标。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即使拥有民心,也会被发达国家打败。
我认为信息技术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打击、高效打击,大大提高作战能力;也可以使装备隐性化,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比如隐形战斗机、雷达系统等。
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