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四校联考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四校联考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7-12 15: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州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四校联考
(地理试卷)
(试卷共有9页,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预祝考试顺利。)
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4道小题,每道小题均2分,合计48分。请把正确的选择题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秸杆:农作物的茎杆)。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1~2题
1.关于四省市乡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煤炭最小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以下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广东既无煤矿,经济条件又差,故以煤炭最小
B.福建多山地、丘陵,故以薪柴最多
C.江苏地处平原,无山地、丘陵,故以薪柴最小
D.北京既无平原,又无山地、丘陵,又盛产煤炭,故以煤炭最多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请读下图并回答3~4问题。
3.以下关于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其中最合理的是
A.都属岛屿或临海国家 B.都位于北半球
C.都位于中、高纬度 D.都位于东半球
4.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其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物种丰富 B.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C.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D.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请完成5~6题。
5.M N、P 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6.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请读下图完成7~9题。
7.P1 、 P2两地的气温T1 、T2值范围是
A.12℃<T1<16℃ 16℃<T2<24℃ B.8℃<T1<12℃ 24℃<T2<28℃
C.16℃<T1<24℃ 28℃<T2<32℃ D.24℃<T1<28℃ 8℃<T2<12℃
8.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貌
A.AA′属于山脊、BB′属于山地 B.AA′属于山脊、BB′属于盆地
C.AA′属于山谷、BB′属于山地 D.AA′属于山谷、BB′属于盆地
9.此图反映的是
A.阿尔泰山地区 B.天山地区 C.昆仑山地区 D.喜玛拉雅山地区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请完成10~11题。Ks*5u
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B.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请完成12~13题。
12.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13.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请完成14~15题。
14.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Ks*5u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5.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请完成16~17题。
16.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17.四地中,属季风气候的是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下图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19.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Ks*5u
A.c>d.>b B.d>c>b C.c>b>d D.b>c>d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请完成20~21题。
20.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Ks*5u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交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并请回答22~23
22.据上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河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3.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24.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流域的气候特征关系密切。以下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是Ks*5u
A.黄河 B.辽河 C.塔里木河 D.珠江
温州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四校联考
(地理答题卷)
一.请把正确的选择题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综合题(25~27题,合计52分)
25.读下图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国名:甲 、丙 。

(2)甲为 (咸或淡)水湖,乙为 (咸或淡)水湖。丁 (内或外)流河。
(3)图中圆圈内地区以 地形为主,其中河流以 补给为主,
其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Ks*5u
(4)与我国的三江平原比较,已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但若过度垦殖易导致 。
26.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并请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分析B地年降水最少于A地的原因。(4分)


(3)D岛树种丰富多样,有天然植物园之美称,请简析原因。(4分)

(4)你认为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10分)



(5)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4分)
(注意:后面还有27题)
27.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6分)


温州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四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请把正确的选择题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C
D
B
D
B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B
A
C
A
B
A
C
B
D
二.综合题(25~27题,合计52分)
25.(14分)
(1)伊朗、蒙古(2分)
(2)咸、淡、外(3分)
(3)高原或山地 冰雪融水 气温(3分)
(4)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4分) 土地荒漠化(2分)
26.(26分)
(1)低山丘陵(2分) 流水侵蚀(2分)
(2)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2分);
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2分)
(3)地处低纬,(或水热条件好)(2分);且有高海拔山地。(2分)
(4)多分布在沿海(2分)、河口、河谷地区(一点即可得2分)。
依据最多得6分:
图示地区大部分为山地、丘陵(2分),而这些地区地形平坦
(2分),(以上内容必须写)水源充足(1分),水陆交通便利(2分),
人口密集(2分),经济较发达等。(2分)
(5)如右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4分)
27.(12分)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2分)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减少了污染源;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4分)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分 任意三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