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绥(归顺安定之意)改名为呼和浩特(意为“美丽的青色之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名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些城市名称的变化体现出的制度或政策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改革开放的政策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令人瞩目,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中所反映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文化大革命” D.科教兴国战略
5.2018年3月5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表明( )
①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②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③民族团结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④民族团结关乎边疆稳固,关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意义包括( )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强占中国大片领土。标志着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台湾等地归还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8.“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关于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史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儿”回归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B.2019 年是“离儿”回归 20 周年
C.“慈母离儿聚”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D.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慈母离儿聚”的根本原因
9.“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10.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下列有关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
③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美国、日本有一定关系,因此成为国际问题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与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时强调:“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此,两岸必须坚持的政治基础是( )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三民主义 D.实现“三通”
14.1993年,台湾一位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台湾向大陆靠拢
C.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15.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祖国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主要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借鉴。”
材料二 1959年,克松村有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16万斤。到2008年,克松居委会拥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70多万斤,克松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元。
(1)材料一中尼古拉斯·泰普所盛赞的“中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克松村居民2008年的经济状况与1959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虏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材料二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是怎样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目的分别是什么。(6分)
18.(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材料二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理权。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4分)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祖国?其中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是从哪个国家收回的?(6分)
(3)材料三中提到,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分离后,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第二次分离是哪个条约的签订造成的?之后台湾被哪个国家占据了长达50年?(6分)
(4)请举出一项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史实。新时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5)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4分)
答案
1.B 2.A 3.D 4.B 5.A 6.A 7.C 8.C 9.A 10.C 11.D 12.D 13.B 14.A 15.C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口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增加,居民生活富裕。
(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等。
17.(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或“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3)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8.(1)元朝。驻藏大臣。
(2)“一国两制”构想。1997年7月1日。葡萄牙。
(3)郑成功。《马关条约》。日本。
(4)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举行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5)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坚决打击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言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