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我是小小音乐家》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乐队》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气氛。(二)、这首歌曲有两段,每段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三、五句是难点,第四句与其它三句的特点不同,所以不适合大步子教学,适合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休止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八分休止符还很陌生。对八分、十六分节奏也有待进一步熟悉掌握。在音准方面还有些欠缺。能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但对乐器的分类不熟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手鼓、喇叭等几样乐器,初步了解乐器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
3.情感态度: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运用了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等信息技术。
交互式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视频用于课中,直观、生动,让学生熟悉乐器的演奏形式、学会对乐器进行分类,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在课堂上有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西沃5”的常规功能,如:笔、线条、擦除、拖拽、动画、视频,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让课堂更高效。
2、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西沃5”的蒙层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擦除功能。在画歌曲旋律线时随着老师的擦除一个笑脸出现了,而且这个笑脸的走向与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相吻合,这让学生感到十分意外与惊奇,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西沃5”中的“拖拽”技术,创新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将几种乐器按四种演奏形式来分类,让孩子在白板上能轻松自如操作,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让学生喜欢的不得了。 4、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学生把老师布置的创编歌词的作业传到老师空间或唱一唱拍成视频传到老师空间,以参加“最佳创编奖”与“最佳表演奖”这个比赛,融合这种技术有效提高了课堂的交融性,也达到巩固歌曲、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和新技术在本节课的交互融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相结合的动态课堂,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效果极佳。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创设情境
1.引导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带领学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1.听音乐进教室。
2.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课件播放《我是小小音乐家》伴奏音乐,一开始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
1.师点击小皮球,问:看看发生了什么?觉得这个声音在时值上有什么特点?
2.师总结:是短的、像皮球一样有弹性。
3.师生合作读歌词:点击出示练习1
0特隆 嘭嘭嘭
老师读“特隆”
学生读:“嘭嘭嘭”。
4.师生合作读下面这句歌词。
点击出示练习2
5.引导学生学唱这句歌词。师范唱。并穿插讲解八分休止符。
6.指导学生边唱歌词边在“嘭”的地方拍手伴奏。
7.师再次点击皮球,问:看看又会发生什么?它在怎样跳动?
8.指导学生随着它跳动的节奏读“跳”这个字。
9.指导生跟琴唱下面这条旋律。(点击课件出示练习3)
提醒学生注意圆滑线。
10.老师唱这句时加上动作来表演,并引导学生创编其它动作。
1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1.学生观察皮球在怎样跳动。并根据皮球上下跳动的规律,读“嘭”这个字。
2.生答问题。
3.和老师合作读“特隆嘭嘭嘭”这句。
4.和老师合作完整读这句歌词: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
5.跟琴学唱这句歌词。
掌握八分休止符。
6.学生边唱歌词边在“嘭”的地方拍手伴奏。
7.回答问题。
8.随着皮球跳动的节奏读“跳”这个字。
9.生跟琴唱练习3这条旋律。
10.模仿老师做动作。创编其它动作。
11.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课件出示小皮球图片,点击它,出现上下规律短促有弹性地跳动。
课件出示练习1
课件出示练习2
用笔写出一个八分休止符。
课件再次出示小皮球图片,点击它,出现左右规律缓慢跳动。
课件出示练习3。
用形状勾出圆滑线符号。
让学生通过观察皮球跳动的不同规律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生动有趣。
三、新歌教学。指导正确演唱及歌曲演唱处理。
1、(点击课件)播放音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点击课件)--《我是小小音乐家》
2、问:小音乐家们住在哪里?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播放音乐。
听完音乐,师生进行歌词问答。(第一二乐句)
3、播放音乐,与学生一起画歌曲旋律线,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点击课件,师带生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若学生回答不正确,则继续引导。
4、播放音乐(点击课件),问:歌曲有哪些相似的乐句?
小结:1、2乐句相似,3、5乐句相似,4不同。点击课件出现乐句色块。
5、指导学生先唱3、4、5、乐句。
6、指导学生学唱1、2乐句。
7、指导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解决难点。
8、指导学生学唱第二段歌词。找找与第一段不同的地方。抽出单独练习,解决难点。
9、指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加上拍手的动作和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10、师根据力度变化唱歌曲,问:听听老师唱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
点击课件,1、2两句出现渐强、减弱力度记号。
指导学生按照力度记号完整表演唱,并加上乐器演奏的动作及拍手的动作来有感情地表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1.听音乐。说说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明白今天学习的课题。
2.再听音乐。
与老师进行歌词问答。(第一二乐句)
3.与老师一起画歌曲旋律线,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听完回答问题。
4.找出歌曲中相似的乐句。
5.唱3、4、5乐句。
6.跟琴学唱1、2乐句。
7.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解决难点处。
8.学唱第二段歌词。找找与第一段不同的地方。先单独练习,解决难点。
9. 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加上拍手的动作和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10. 生说说老师唱的和自己有何不同。根据力度记号演唱歌曲。并加上乐器演奏的动作及拍手的动作来有感情地表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1、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点击出示课题。
2、点击出示小音乐家住的地方和乐器名称。
3、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4. 用橡皮擦功能擦出歌曲旋律线.
5. 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点击课件出现乐句色块。相似的乐句一种色块,不同的乐句另一种色块。
6.出示整首歌曲。
7.用笔的功能画出乐句中三个变化重复的地方。
8.点击课件出示力度记号.
四、拓展--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了解乐器四种演奏形式
1、听音乐,看看能认出几样乐器?思考它是怎么演奏的?听完回答。(点击课件,播放视频。)
2、老师提示这些乐器分别属于吹、拉、弹、打中的哪一类。
3、指导学生做游戏。帮助图中8种乐器找找自己的家。(点击课件。)
要求学生把课件下方图片中的乐器拖拽拉到上方相应的类别位置中。
生观看视频。回答认出哪些乐器,说出乐器名称并模仿乐器演奏动作表演。初步了解乐器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
学生做游戏。将乐器图片拖拽到所属的演奏种类里面。
课件上方:将演奏方式分为四类:吹奏类、拉奏类、弹奏类、打击类。课件下方展示8种乐器图片。要求学生把课件中的乐器拖拽拉到相应的类别位置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
五、创编歌词,提炼升华
要求学生对第一段歌词进行改编并演唱。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第一遍老师示范,第二、三遍各请一个学生上台做游戏并展示表演。
点击课件,(课件左边有两行),点击上面一行花的形状,出现小音乐家住的地方;再点击下面一行小鼓的图片,出现小音乐家演奏的乐器。此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乐器发出的声音,歌词创编就完成了。师把创编的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引导学生上来玩歌词创编的游戏。第一个创编作品请学生接龙唱,第二个创编的作品让学生独立地表演唱。
布置课后练习:
让学生课后把自己新创编的歌词拍成照片或把它唱一唱拍成视频传到老师的空间。提醒学生可以到老师的个人空间来进行投票,准备对学生上传的作品评出“最佳编创奖”和“最佳表演奖”。
学习老师怎么玩歌词创编的游戏。
明白歌词创编的几个要点。
参与到玩歌词创编的游戏中。能演唱自己创编的作品。
课后把自己新创编的歌词拍成照片或把它唱一唱拍成视频传到老师的空间。明确可以先到老师的空间来进行投票。
运用动画和拖拽、橡皮擦功能,进行教学。
课件左边制作两行,上面一行制作花的形状,点击会出现小音乐家住的地方;下面一行制作小鼓的图片,点击会出现小音乐家演奏的乐器。
创编完成之后,老师可用橡皮擦功能在课件右边上面两句进行擦除,展示部分创编内容。
当把乐器的声音也创编完成后点击下一页会展示所有创编的歌词内容。
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歌词创编,让学生觉得有趣,也遵循了创编从易到难的规律。
六.总结。
学生听音乐离开教室。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听音乐离开教室。
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再次巩固今天所学新歌。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西沃5”的蒙层擦除功能展现歌曲旋律线。教师边擦除,学生边猜,刚开始没猜中,教师再擦,学生再猜,最后呈现一个笑脸旋律线,而且这个笑脸的走向与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相吻合,这让学生感到十分意外与惊奇,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西沃5”中的“拖拽”技术,创新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将几种乐器按“吹、拉、弹、打”四种演奏形式来分类,让孩子在白板上能轻松自如操作,达到很好互动的效果,让学生喜欢的不得了,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学生把老师布置的创编歌词的作业传到老师空间或唱一唱拍成视频传到老师空间,以参加“最佳创编奖”与“最佳表演奖”这个比赛,融合这种技术有效提高了课堂的交融性,也达到巩固歌曲、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