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
《捉泥鳅》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趣》之《捉泥鳅》。
教材分析:
《捉泥鳅》是台湾音乐人候德建作词作曲的歌曲。全曲为4/4拍子,小调式,带变化再现的一段体结构。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歌词语言的节奏、音调巧妙结合,平易流畅、朗朗上口。歌曲以活泼、风趣的音乐主题为素材,进行了多次重复变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3.通过欣赏童声齐唱《蓝天白云》,体验歌曲欢快、活跃的情绪,理解“齐唱”这一演唱形式,并能够体验在蓝天白云下的自由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
(2)体验歌曲欢快、活跃的情绪,理解“齐唱”这一演唱形式,并能够体验在蓝天白云下的自由快乐。
教学准备:
歌曲录音、电子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配乐《捉泥鳅》)“老师小的时候也爱捉泥鳅,捉泥鳅也要懂得方法,通常是用竹篓、勺子或者手电来捕捉它,特别是在田里捉泥鳅,更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歌曲情绪。”
(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学生用心感受歌曲的意境。
3.歌曲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2)二听,“从哪些歌词,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
(3)三听歌曲,“歌曲学生一听歌曲,并谈谈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地)学生讨论(“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对捉泥鳅期盼。“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恳求大哥哥带他去捉泥鳅。)学生三听,并学唱之前的三次听音乐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特点(即教学难点),并顺势解决难点。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请大家跟着录音哼一哼。”
(4)学习附点部分的歌唱。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体会在歌曲中的作用。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6)接口唱练习。学生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且找出歌曲最后的反复部分,谈反复在此的作用。学生分句学唱。学生找出附点节奏,数一数有几个(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10)四四拍表示的意义。
(11)声势练习。“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习。”老师动作讲解。
(12)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习为歌曲伴奏。
(13)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个别学生歌唱表演。并在歌曲中体验四四拍的强弱规律,这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强弱感知能力。规律。(强一弱一次强一弱)
(1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习。边歌唱边声势练习。
1.“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那么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物?”
2.你能够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我们再来听唱一下这首歌,想一想,动一动,我们马上请同学表演。
3.请学生表演并学生评价,讨论如何完善?给予学生自主创造和发挥的空间。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习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