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我们在一起》
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课:我们在一起
授课时间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人物画中人物的动态与造型的恰当处理,知道人物组合的方式方法,学会刻画面部表情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运用画笔表现我们的家人、朋友,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滴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回忆少时与父母相处的时刻,感受来自家的浓浓温情。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人物画欣赏与绘画表现。
教学难点:人物的组合,场景的取舍。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示范用的绘画工具,绘制的人物画作品2张。
学生:预习课文,分析教材中人物的动态与组合特点。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多媒体
运用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与父母、朋友在一起玩耍的场景图片,引导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请1-2名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同时展示画家作品《童年》,引导同学们欣赏,勾起大家对美好过去的回忆。
小结:我们生活在家庭、社会之中,与家人、朋友面对面,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与快乐。
播放音乐及与父母、朋友在一起玩耍的场景图片。
展示作品《童年》
二、欣赏与探究
欣赏1:《悄悄话》 作者:王有政
分组探究作品呈现的故事情节,分析画面的气氛,以及画中人物的组合特点。
欣赏2:《又是一个2分》 作者:列歇特尼柯夫
分组探究作品呈现的故事情节,分析画面的气氛,以及画中人物的组合特点。
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思考:从画面来判断,你觉得那个小学生的成绩好一些?两幅画营造的气氛有何不一样? 学生回答。
小练习:
左边图示表现了《悄悄话》的人物构图关系,请参照此图示将《又是一个2分》的人物构图关系画出来。
请1-2名学生上台画出《又是一个2分》图示。
小结: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可以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反映出来。
《上中学的儿子》
三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妈妈塞烧饼的动作上。父母那关爱的动作、期盼的眼神,使画面呈现出温馨感人的家庭和睦氛围。
欣赏《祖孙四代》,说一说此画中四个人之间的关系。你是通过哪些细节知道他们之间关系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展示部分速写及人物造型图解让学生欣赏,探讨如何抓住动态线?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
展示作品《悄悄话》、《又是一个2分》、《上中学的儿子》、《祖孙四代》、
展示部分速写及人物造型图解。
三、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出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注意把握住他们的动态。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人物动态图示,与家人在一起的图片及名家人物动态速写。
播放背景音乐。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每组在小组成员挑选过后上交2张作品集中展示,引导学生发现作业的不足,学生自评与师生共同评价相结合。
五、拓展
课后在各班宣传栏展出优秀作业,并上网查找有关朋友在一起的相关图片及名家作品。
板书设计
我们在一起(1)
欣赏对比《悄悄话》与《又是一个2分》
人物面部与身体姿势的表现:营造不同
的情感氛围
说一说《祖孙四代》一画中四个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后记
近些年,众多社会组织进学校、到社区采取多种形式针对未成年人宣导感恩之心,但小部分学生的感恩之心还相当缺乏,未尽人意。本课也有意在这一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后更好的与父母、朋友相处,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我们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