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永恒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等
学生准备:课本、绘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辩字游戏。屏幕中出现四个甲骨文图片,分别为“宫”、“京”、“家”、“室”。请同学们猜出他们对应的是什么汉字。(请同学们抢答)在对应的图片下面显示其汉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对应的甲骨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思索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甲骨文结构暗含着中国史前原始木结构建筑的原型(以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原始房屋复原图为例)建筑——古往今来,莫衷一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在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它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需求(出示课题——魅力永恒的建筑) 歌德说,建筑如凝固的音乐,好的建筑不仅满足其功能的需求,也是一件充满音乐般和谐和韵律的作品。所以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二、动物创造的优秀建筑
1、其实,建筑师很多时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动物的建筑,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哪一个建筑是和动物的建筑有关?放映北京鸟巢的图片,提问:鸟巢的优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型优美;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像树枝编织的鸟巢,朴素、简洁而生动。
2、你能举出哪些动物给自己搭建了完美的房子?(学生们自由回答)这些动物们再给自己建造房子的时候出了庇护的作用还注意到了那些?比如从取材、造型、空间的利用上,学生小组思考后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动物完美的建筑往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能很好地利用当地材料,改造自然环境。
三、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1、播放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课件,视频,音乐)
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历史14年的才建造 完成。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布局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宫四周围还有 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听了故宫的简单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吗?(宏伟、堂皇、庄严、和谐……)
我们从故宫的整体上看,可以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宫墙)这有什么含义吗?(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这两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是那么?(热烈,和谐)
四、中外建筑对比
中国古代建筑故宫与外国古代建筑印度的泰姬陵、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作对比:
中国和外国古代建筑的内景带给了我们庄严的、奢华的不同美感,那么外景带给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
我们自己看图片以及学习资料,从建筑风格、材质、造型特点、色彩、整体感受等方面来欣赏完成这张表格。(小组讨论完成)
反馈建筑风格,材质、造型、色彩、整体感受。
五、了解中式建筑、欧式建筑及现代建筑所用的设计元素
1、中式建筑欣赏
2、欧式建筑欣赏
3、现代及仿生建筑欣赏
六、学生尝试练习
1、设计一幅你理想中的建筑,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有创意的局部,尝试用草图的形式画出来,并适当加上文字来辅助表达。 (学生进行草图设计)
2、展示出优秀作品并学生点评。
(七)课后拓展
这里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建筑,(会动的建筑)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羽翼,阳光下慢慢张开。凝固的音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随着建筑师们神奇的创造力,建筑正在慢慢成为跳动的音乐,流动的音乐。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它们,欣赏它们。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到了建筑所具有的特点和建筑样式。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抱着纯洁美好的心去欣赏这个世界所有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