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课题1、燃烧和灭火图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图2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图3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打火机烧烤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箭发射什么是燃烧?温故知新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
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通过以上的反应,你能总结出燃烧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想一想:一、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点燃后呢?用烧杯倒罩 住呢?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需要空气或氧气着火点 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用导管对准烧杯里的白磷,通入少量
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讨论与交流]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提示:白磷的燃点40 ℃,红磷的燃点240 ℃,水温60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说明燃烧不仅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注: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燃烧是把双刃剑美国9.11事件森林大火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①隔绝氧气②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③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自主探究点燃一根蜡烛,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所提供的物品: 烧杯、湿布、剪刀、水。也可以不用上述物质.5、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 结果蜡烛熄灭了。3、向蜡烛上浇水,蜡烛熄灭了。1、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足时,蜡烛熄灭。2、用湿布覆盖,结果蜡烛熄灭了。4、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下)(降温至着火点下)灭火常识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练习与实践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C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A6.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C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磨擦做功。这三名话的正确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B7.如果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
可以让可燃物隔绝空
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
的温度,从而达到灭
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