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3 21: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前 秦东 晋80万8万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王苻坚不顾反对,企图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大军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对峙。在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用计使前秦军阵脚大乱,自相践踏,最终打败前秦军,解除了北方的威胁。解除北方的威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赢得时间。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统计北魏孝文帝改革 “国家兴自北土,徙(xi)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xiao)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zi)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
崤函,指洛阳附近的崤山和函谷关。
用武之地: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
大举:指迁都
光宅中原:统一全国阅读材料,你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首要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迁都洛阳阅读资料包中的六则材料,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每则材料对应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选自《魏书》)说汉语洛阳风貌·风俗习惯材料一穿汉服洛阳风貌·风俗习惯改汉姓——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洛阳风貌·风俗习惯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摘编自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通汉婚洛阳风貌·风俗习惯材料五:北魏孝文帝出行仪仗图习汉礼北魏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不顾诸王
百僚反对,坚持守孝三年·····
严守礼制······绝酒肉········
促进孝观念在北魏的传播。
—— 出自《丧礼改革视野下的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洛阳风貌·风俗习惯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洛阳风貌·都城建制北魏洛阳城平面图职官制度太尉府
司徒府洛阳风貌·官制律令用汉制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史料探究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观看图片并分析指出,它们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服饰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汉族士大夫在烧烤饮食观看图片并分析指出,它们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看图片并分析指出,它们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艺术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生产汉人牧马图胡人采桑图观看图片并分析指出,它们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席地而坐” 胡床亲身体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战争
碰撞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败,东晋以少胜多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 和平
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494年
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增强北魏实力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升华领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