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燃烧和灭火(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燃烧和灭火(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4 08:43:5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
2.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 ;
(2)   ;
(3)   。
要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
(2)   ;
(3) 。
2.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
(1) ;
(2) 。
要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可燃物在 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 时间内聚积大量的 ,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2. 家庭用的 、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漏,可燃性气体聚集在 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遇到明火就会急剧地燃烧,很有可能发生 的危险。
3. 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或 ,它们遇到 就有发生 的危险。
4. 识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有关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B. 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可燃物都能燃烧
C. 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燃烧
D. 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能引起爆炸
2.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 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纸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B. 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 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D. 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4. 发生森林火灾时,为防止火势蔓延,常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将可燃物隔离
C. 降低可燃物温度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 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 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源
C.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D. 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6. 下列为“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
7.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①H2 ;②汽油蒸气;③面粉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 ①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8.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10. 以下行为与对应的原理解释不相关或错误的是(  )
A. 喷射CO2扑灭木材火灾——CO2不可、也不支持燃烧且隔绝空气
B. 洒水扑灭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用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使可燃物脱离燃烧环境
D. 用黄沙扑灭酒精着火——使之与空气隔绝
11.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Q点 B. N点 C. P点 D. M点
12.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
A B
C D
13. 下面是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例,请按要求回答。
(1)草原着火时,在着火区域周围打出防火道,所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用CO2可以扑灭一般火灾的原理是 。
(3)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14. 某公交车街头发生自燃。根据调查,公交车起火事件是由于公交车车尾油罐发生泄露,导致公交车起火。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 鞭炮        B. 瓶装饮料 C. 书刊杂志 D. 酒精
(3)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A. 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 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 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15.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1.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2.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要点2 1. (1)清除可燃物或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1)放热 (2)都是氧化反应
要点3 1. 有限 短 热 迅速膨胀 2. 天然气 通风不良 爆炸 3. 严禁烟火 可燃性气体 粉尘 明火 爆炸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B 2. D 3. D 4. B 5. B 6. D 7. D 8. B 9. D 10. B 11. A 12. C
13. (1)清除(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隔绝空气
14. (1)低 2C8H18+25O216CO2+18H2O (2)AD (3)ABC
1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③④ ②④ (3)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