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提问: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为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行过哪些尝试?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施君主立宪
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实施民主共和;颁布《临时约法》提问: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化尝试结果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结果:相继失败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说明: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民族独立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
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的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色的政党制度——
特色的代议制度——
特色的民族制度——
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
特色的国家统一制度——
特色的法律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人民当家作主2019-12-4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概况:1949年9月社会各阶层1、背景:①时间:②地点:北平③代表: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内容:①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纪年法4、意义: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①代行 职权,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全国人大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019-12-4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2019-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2019-12-4《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聂耳2019-12-4共同纲领毛泽东致开幕词2019-1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知识链接:
旧政协:
召开时间?地点? 通过了什么决议?实施了没有?
1946.1 ;重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2019-12-4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3)发展到新阶段:2)初步发展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4)完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初步建立政协会议职能转变(54年人大召开后)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①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②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19-12-45)特征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3、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6)作用: 1、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2、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
4、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5、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2019-12-44、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确立和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打下合作基础。5、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6、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结合材料,比较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不同。拓展延伸结合材料,比较在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不同。轮流执政,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存在政党竞争代表不同资产阶级
集团利益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不存在在野党和反对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
群众利益拓展延伸2019-12-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3)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总理)1、条件:(1)概况:1954年9月、北京(2)内容①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影响: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原则: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④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2、确立:2019-12-43、意义:(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5、特点高度民主、权力广泛、权力在民2019-12-4(直接选举选出代表产生)选民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代表产生)(选出代表产生)间接选举人民当家作主2019-12-4【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组织原则政党活动相同:都有定期选举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区别?2019-12-4 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2019-12-4【探究活动】下面是一组反映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图片2019-12-4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监督权立法权选举权2019-12-4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苗族傣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朝鲜族2019-12-4观察地图,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2、西部多,东部少1、大杂居,小聚居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管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2019-12-4国情。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建立: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原因:4、表现:5、意义:2019-12-4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2019-12-4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成立于1947年
5月1日,面积118万平方公里,首府呼和浩特市。2019-1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
齐市。1955年10月1日成立自治区。新疆地域
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2019-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2019-12-4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2019-12-4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
首府拉萨市。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1965年9月成立自治区。 2019-12-4探究: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四、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2019-12-4小结: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2019-12-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2、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练习BD2019-12-44、下列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
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A3、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相同点不包括
A.有民主党派参加 B.中共发挥积极作用
C.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 D.协议得到实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