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议会大厦
美国国会
法国议会大厦
德国议会大厦
什么是代议制?
含义:公民间接参政;
议会(国会)是代议机关
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今),“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英国都铎王朝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拥有空前加强的王权。
现在英国行政大权掌握在谁手中?
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唐宁街10号
英国议会大厦
白金汉宫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215年贵族带领军队和约翰王谈判,签署《大宪章》。
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意见;建立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的行为……国王如违背之,贵族会议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
——《大宪章》
阅读材料,说一说1215年《大宪章》规定的是谁的何种权利?
《大宪章》规定:贵族会议享有监管国王税收和监督国王行为的权利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
国王 议会
议会形成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又称贵族院。
下院主要由乡绅和市民组成,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力;后来很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又称平民院。
前提1:长期的议会传统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
霍布斯(1588-1679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霍布斯
“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洛克
洛克(1632-1704)
前提2:启蒙思想的影响(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
当查理一世推行暴政时,英国人对自己爱戴的国王是“废”还是“立”?
——第一次,他们选择了处死国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
当克伦威尔独裁时,
英国人是“废”还是“立”?
——第二次他们选择了请回一位国王……
当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时,英国人选择“废”还是“立”?
——第三次他们选择进口一位国王……
詹姆士二世
克伦威尔
议会
国王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封建势力
时间
1640
1649
1653
1660
1688
民主
专制
革命开始
处死国王
克伦威尔
专制独裁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新贵族:脱胎于封建贵族,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
杀了一个王
逐了一个王
请了一个王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前提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大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3、政治前提: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归纳: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
1、历史条件:长期的议会传统
2、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影响(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
不流血的革命;以和平、妥协的方式推动了英国的制度转型,推动了英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探究:“光荣革命”“光荣”在何处?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颁布法律
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1689
《王位继承法》1701
《权利法案》的内容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立法权)
(征税权〈财政权〉)
(司法权)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军事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权)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如果安妮没有直接的继承人,在她死后,王位应传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德国汉诺威选帝侯。
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国王对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
Act of Settlement(1701)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归纳:《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颁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和扩大议会的权力
意义:把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议 会
法 治
权力中心:
治国方式:
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制 度 之 发 展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故事之一:“两个德国人治下的英国”
安妮女王去世,一个德意志的小王侯登上联合王国的王位。乔治一世此时54岁,他在英国统治了13年。但他不会说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作为外国人,即使想改变政治制度也无从下手,于是他很明智,乐得做一个安乐天子,便放手让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乔治二世和他的父亲一样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连续两个外国国王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来发展良机,内阁制由此成形。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罗伯特?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行政大权
思考:乔治一世在位时期英国开创了什么样的先例?
不懂英语的国王丧失了什么权力?
开创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故事之二:“最年轻而伟大的首相之一——小威廉·皮特”
1782年,因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冲击波,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福克斯—诺思内阁被迫辞职。1783年24岁的小威廉·皮特出面组阁,赢来了议会的一片嘲讽之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 。但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在上院贵族的支持下,他大获全胜,得到新议会支持,并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巩固了首相权力。
思考:当议会和内阁发生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光荣革命前,国王控制枢密院;
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颁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行政机关;
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行政权开始转移;
④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行政权的转移)
第二次转移: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
思考:责任内阁制之下首相、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
共同进退
首相
(政府首脑)
内 阁
(政 府)
议会下院
多数党领袖
实质任命
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
监督
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政府集体辞职
形式任命
国 王
形式任命
制 度 之 发 展
代议制
行政权
行政权
国家元首
立法权
新闻一: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7月13日下午,特丽莎·梅觐见英国女王后与前首相卡梅伦正式交接,特丽莎·梅成为新任英国首相,她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的第13任首相,同时也是继撒切尔夫人后的第二位女首相。此前卡梅伦在英国脱欧公投以脱欧派胜出后随即宣布辞职 ,继而7月11日,特蕾莎梅成为新任保守党领袖。
特蕾莎梅能够成为英国首相,说明当时议会多数党是哪一个政党?
新闻二:(英国)2016年7月15日电:原外交大臣哈蒙德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伦敦前市长、脱欧公投中脱欧派领袖之一约翰逊接替哈蒙德出任外交大臣,原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拉德被任命为内政大臣,国防大臣法伦留任
这些内阁核心成员由谁实质上任命?
保守党
首相特蕾莎.梅
新闻三:2017年12月08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记者会,宣布达成“脱欧”第一阶段谈判协议。
对于分手费” ,协议确认2019年3月英国“脱欧”后,将在2019年和2020年过渡期继续为欧盟预算出资,即支付“分手费”。协议未公布“分手费”具体金额,目前外界估算在400亿至600亿欧元之间。你认为:
1、最终决定这个计划的是-------
2、女王如果反对,首相会不会为此改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4、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英国议会下议院
1、原因
①原有选举制度的弊端:不合理的选区划分、议席分配
②高额的财产限制
③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群众及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2、内容
3、结果
对选民财产限制作了重新规定;
对选区和议席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分配。
四、英国代议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议席增加)
1928,21岁女子获选举权
1969,18岁男女均获选举权
★特点:选举权不断扩大,逐步取消财产、年龄、性别限制。
第三次政治权利下移:从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再到公民
(19世纪70年代以后)
内阁权力的扩大:议会权力转向了内阁,内阁权力膨胀, 凌驾于议会之上 --被称为第三院
立法方面:
财政方面:
行政监督:
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直接掌握一部分立法权
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
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议会通过投不信任案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做法有效性大大削弱。
“第三院”的影响:内阁权力开始膨胀,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五、新的政治发展趋向(“内阁专横”格局的出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
内阁权力膨胀
政治前提
确立
完善
小结: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发展
读史感悟
:民主的渐进性
新的发展趋势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象征(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②议会是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④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⑤权力制约与平衡
分析归纳一:
英国君主立宪确立之后英国社会政治变化
1、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2、由人治到法治
3、由以国王为中心到以议会为中心
4、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分析归纳二:
(1)政治上: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经济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3)对世界: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树立了新的模式
读史感悟:制度的创新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作用
分析归纳三:
“在世界民主进程中,英国方式以其中庸、妥协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应克复
“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
起旧瓶爆炸”。 ——(英 )汤因比
“对人类生活而言,妥协象火一样既必需又有危险”。 ——(美)马丁·本杰明
感悟民主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英国历史最大的特点是妥协。即任何一方都无法“大获全胜”,清除道路上所有的敌人。?
人们对妥协总有一种懦弱、耻辱的偏见,其实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来看,妥协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政治手腕。
渐进的自由之路
女王
内阁首相
议会
工党
内阁
国家元首
国家权力中心
政府首脑
执政党
国家政府
巩固练习
1、
2、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
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使议会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C
巩固练习
国王
议会
权利法案
国王
权利法案
国王
权利法案
国王
议会
国王
议会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君主权力受法律限制
议会
3、下面哪一组分析与光荣革命前后的史实相符合?
4、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是谁?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英国,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首相?
第一任首相是沃波尔。
成为首相的条件:
(1)成为某一政党的领袖。
(2)所在党在议会选举中
成为多数党。
(3)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6、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权力如何?
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5、如果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将会如何?
(1)首相辞职向议会谢罪;
(2)首相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协议会不会终止?为什么?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赞同。这是行使行政权的内阁集体作出的结果。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010年11月,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英中双方达成5年内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协议。 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
7、请你判断: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18世纪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回顾与思考】
英国内阁:内阁掌握实权,对议会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政治民主化的产物;
中国内阁:内阁无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
君主专制,皇帝独揽大权。
皇权专制的产物。
人民民主专政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专政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两党制
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
议 会
国务院(总理)
国家主席
内阁(首相)
国 王
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中 国 英 国
国 体
政 体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运用法律的手段,
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障贵族的权利。
思考:13世纪的斗争留下了什么历史传统?
1.《大宪章》——国王绝对权利的终结
……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
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斯一世,在政治上是个君权神授论者,他在向议会讲话时说:“除了上帝,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两次内战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杀了一个国王
跑了一个国王
迎了一个国王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护国主
王朝复辟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完善的过程
就是权力不断转移、不断下移的过程
……
(1) 1689年10月《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2)1701年《王位继承法》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内容
把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的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
结果
*
小组合作
环节四、自由之发展——责任内阁制
小组合作
(1)内阁制-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完善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阅读子目“小密室的演变”,思考以下问题:
1、责任内阁制是如何形成的?(填空)
过程:(1) 取代枢密院;
(2) 退出内阁;
(3 掌握内阁大权;
(4) 对议会负责;
(5) 责任内阁正式形成。
2、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是谁?成为首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3、如果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将会如何?
4、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权力如何?
内阁
国王
首相
内阁
18世纪中叶
1、原因:
①.英国原有的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选区划分、议席分配、选举资格等)
②.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③.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选区划分、议席分配、选举资格等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2、内容:
3、结果: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制 度 之 发 展
改革完善: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的趋势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趋势: 逐步取消了财产、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影响: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民主政治逐渐发展
时间 变化
1832 工业资产阶级议席增加
1867 工人获得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到225万
1918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69 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
1830年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18年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69年
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
1689年
1832年
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有选举权
完善民主
议会的选举资格是如何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逐渐放宽了选民的选举资格。说明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首相
内阁
议会
国王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监督内阁
对议会集体负责
对议会负责
申请解散议会
①
②
③
④
④
④
①
①
②
②
②
②
③
③
④
④
(2)国王、议会、首相、内阁之间的关系
国王退出内阁
18世纪中责任内阁形成完善
制 度 之 发 展
归纳: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
首相掌握内阁权力
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权力膨胀
?
特点:
虚君(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象征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为行政机构,
受议会监督)
选举权扩大(议会选举规则改革)
内阁权力膨胀(议会向内阁权力核心转移)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光荣革命
专制王权被否定
前提
确立
王权被限制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王权成象征
议会中的“第三院”
完善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世袭
选举
选举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内阁首脑,掌行政大权
权力中心,掌立法大权
填一填
多数党领袖,
产生方式 权力地位
国王
首相
议会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融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于一体。
材料二:一位近代英国研究宪法的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议会)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材料一:摘自《权利法案》
1、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 。
特点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属于虚君
特点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材料三:英国有这样习惯,一旦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特点3:内阁对议会负责。
探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各国提供一种民主政治体制发展模式
制 度 之 魅 力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