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之《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诗五首》之《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4 11:27: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4、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思、哲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新课导入
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学习《月夜》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2、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2、视频朗读欣赏
3、播放音频,想象画面
4、美美地读,读出情感
5、全班齐读,读出精神
四、赏读,探寻意蕴美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刺骨的霜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光下,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请你说说它的象征意象。
象征意象: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3、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明确:“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五、品读,品析艺术美
思考: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全班齐读,读出韵味)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2、写作背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二、吟读,感知音韵美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2、视频朗读欣赏
3、播放音频,学生听读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5、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三、赏读,探寻意蕴美
1、诗歌文本中的“你”和“我”分别指谁?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指作者,“你”指萧红;萧红是作者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的知音。
2、作者为什么要“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来萧红的墓前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表达对已逝友人深沉的追思和缅怀之情。
3、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4、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5、“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词?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女作家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也饱含着二者之间真挚深厚、纯真的友情。
小结: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四、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月夜》《萧红墓畔口占》两首诗
五、中考链接
1. 阅读沈尹默的《月夜》一诗,完成小题。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刺骨的霜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光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着,我没有依靠那树,因为我是独立的。
(2)“却没有靠着”最能表现诗的主旨,试说说你的感悟。
答:表现出环境的萧瑟,人物的孤独。与高树并排站着,而不是靠着,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处境独立不依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3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诗五首》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1、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文学常识
2、背景资料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吟读感知音韵美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2、《月夜》视频朗读
3、播放音频,想象画面
4、美美地读,读出情感
5、全班齐读,读出精神
吟读感知音韵美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赏读探寻意境美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请你说说它的象征意象。
象征意象: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
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赏读探寻意境美
明确:“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赏读探寻意境美
3、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赏读探寻意境美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品读品析艺术美
思考: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全班齐读,读出韵味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文学常识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写作背景
文学常识
吟读感知音韵美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2、《萧红墓畔口占》视频朗读
3、播放音频,学生听读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5、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诗歌文本中的“你”和“我”分别指谁?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赏读探寻意蕴美
“我”指作者,“你”指萧红;萧红是作者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的知音。
2、作者为什么要“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来萧红的墓前放一束“红山茶”?
赏读探寻意蕴美
明确:表达对已逝友人深沉的追思和缅怀之情。
明确:“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赏读探寻意蕴美
3、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4、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赏读探寻意蕴美
“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5、“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词?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赏读探寻意蕴美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女作家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也饱含着二者之间真挚深厚、纯真的友情。
赏读探寻意蕴美
小结: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赏读探寻意蕴美
背诵并默写《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背读再享诗意美
1. 阅读沈尹默的《月夜》一诗,完成小题。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刺骨的霜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光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着,我没有依靠那树,因为我是独立的。
中考链接
(2)“却没有靠着”最能表现诗的主旨,试说说你的感悟。
答:表现出环境的萧瑟,人物的孤独。与高树并排站着,而不是靠着,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处境独立不依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中考链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