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之《统一》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诗五首》之《统一》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4 11:29: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4、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思、哲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统一》)
一、新课导入
抽生背诵前面四首诗,引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2、写作背景
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回国后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吟读,整体感知
《统一》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2、读准节奏
《统一》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3、自由朗读,读出感悟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四、赏读,探寻意境美
1、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
诗人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品读,品析艺术美
你认为诗歌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很美,为什么?
①“繁多是个谎言”这个句子很美,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设置了悬念。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也就呈现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 “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响着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像谎言一样。“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是个谎言”。
②“整片大地是一朵花”这句很美,比喻。“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小结:这首诗歌以叶、花、果为喻,指出“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六、比读,感悟新诗美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说说新诗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形式上“新”: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
②韵律上“新”,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怀”等。
③语言上“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④观念上“新”: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七、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短诗五首》
八、课堂练习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3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诗五首》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抽生背诵前面四首诗,引入新课。
学习《统一》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1、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回国后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
2、写作背景
文学常识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吟读感知音韵美
1、吟读,整体感知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2、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吟读感知音韵美
3、《统一》视频朗读
4、自由朗读,读出感悟
5、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吟读感知音韵美
1、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赏读探寻意境美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赏读探寻意境美
明确: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
诗人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
赏读探寻意境美
3、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1、你认为诗歌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很美,为什么?
①“繁多是个谎言”这个句子很美,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设置了悬念。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也就呈现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 “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响着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像谎言一样。“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是个谎言”。
品读品析艺术美
②“整片大地是一朵花”这句很美,比喻。“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品读品析艺术美
小结:这首诗歌以叶、花、果为喻,指出“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说说新诗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形式上“新”: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
②韵律上“新”,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怀”等。
比读感悟新诗美
③语言上“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④观念上“新”: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比读感悟新诗美
背诵并默写《短诗五首》
背读再享诗意美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课堂练习
B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A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