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 高中地理必修Ⅱ
2.年 级 : 高中一年级
4.所属的单元(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 湖南教育出版社
5.学 时 数: 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计算、对比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地图、表格、文字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计算、交流与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大标题,分别是“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现状,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介绍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
本教材内容对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担心的是学习兴趣不浓。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结构,以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法。
通过分析计算人口增长的数据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学生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区别
人口容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重难点突破】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式和手段】
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学生收集资料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
本节教材的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中以当今世界面临“人口爆炸”为切入点,教师列举一些事实、数据和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两方面进行讨论分析,理解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制性。进一步引入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通过一些材料、数据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加以分析探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的图片,思考: 目前世界人口现状如何?那么,地球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中国能自己养活自己吗?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人口爆炸”漫画。
资料:1970年全世界人口为33.5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年可达到67亿,2075年将是268亿,前景令人忧虑。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35年翻一番,到3550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
[师点拨] “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
提出问题:“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板 书:一、“人口爆炸”
[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课件展示: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师点拨] 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越来越快,所以说出现了“人口爆炸”,人口增长的曲线可以用“J”形曲线表示,也叫做人口的指数增长。
[讨论] 投影课本P10“活动”--“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文字资料。思考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有两种观点的看法:观点一,荒谬至极,毫无意义;观点二:值得关注。你赞成哪一观点?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大量的资料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增加已经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师点拨]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 096比13。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承转)人口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的生存发展可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
板 书:二、环境的限制性
课件展示:漫画“人与资源”
[思考]: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点拨] 揭示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过渡]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表格。思考:
(1)请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山水风光作为自然资源的说法对吗?
[点拨] (1)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非可再生资源数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枯竭,二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数量有限。(3)这种说法对的,因山水风光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物质性。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的精神需要相应提升,往日不被人们注意的山水风光可转化为陶冶情操的旅游资源。
[过渡] 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在不断扩大。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PPT展示]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思考: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点拨] 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耕地总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下降,各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见下图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人均土地拥有量减少,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在显著减小
[课件展示]——课堂训练
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
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将适当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
A.破坏生态平衡 B.土地退化 C.人均耕地减少 D.破坏植被 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F.毁林开荒 G.自然灾害频繁 H.粮食需求增加
[点拨]
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依次为:CHDBGEFA(说明:H与C,A与F可互换位置)。
[过渡] 人口增长与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的破坏又有什么样的因果联系呢?阅读课本P12-13资料填写下表。
资源种类 再生性质 主要利用方式 限制性表现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
水资源 可再生
森林资源 可再生
[点拨]
资源种类 再生性质 主要利用方式 限制性表现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 冶金原料、燃料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 某些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水资源 可再生 饮用、发电、灌溉、航运等 淡水的不合理利用和水污染,淡水的日益短缺,困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资源 可再生 食用、药用、燃料、工业原料 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地沙化,大气污染加剧,气候异常
从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破坏等得出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过渡] 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人口还在增长,地球上到底能容纳多少人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读“英国怀特岛位置图”及相关材料。思考:当今地球人口如此爆炸式地增长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呢?理由是什么呢?
板 书: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点拨]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其特点是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讨论] 读课本P14”活动”材料对于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的问题,世界学者有“乐观派、悲观派、中间派”三种观点,它们的估计依据与主要论点是怎样的 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
[点拨]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
乐观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容量无限
悲观论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人多为患
中间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由于采取的分析和预测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从全面分析看,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有失偏颇,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观点才更加全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口容量。多数人赞成中间派的观点,认为未来地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要了解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必须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
[过渡] 地球上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呢 为什么有不同的观点呢 环境承载力到底有多大
[问题探究]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
[点拨]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课件展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图
[过渡] 世界多少人口才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讨论,找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数量、科技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资源:首要因素,成正相关。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就越多。
·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的资源在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人口容量的变化。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地域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开放的系统,资源可互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一个平均分配资源和财富的社会,人口容量大。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过渡] PPT展示教材P15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完成问题1、2并思考:如果按现有的实际估算我国的人口容量,你觉得应该大于还是小于16.248亿?由此能否悟出人口容量的特点。
[点拨]
1.我国最多可承载16.248亿人。
2.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
3.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探究学习]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离16亿人口还有一段差距,那是不是很乐观呢?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我们仍然要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同时保护环境。
[课堂小结]
由于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导致某些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环境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
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堂练习] 略
【板书设计】
人口合理容量
一、 “人口爆炸” ----人口的指数增长
二、环境的限制性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来源
2、自然资源对人口数量的限制:土地、水、矿产、森林
3、人类与资源的关系:良性循环,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4、人口容量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从内容上来讲,相对比较简单,整个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必须以“人口合理容量”为突破口,让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学内容多,45分钟完成本节教学有一定难度。
板 书: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板书:人口的指数增长
板 书: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来源
板 书:2、自然资源对人口数量的限制
板 书:3、人类与资源的关系:良性循环,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板 书: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合理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资源
大于
板 书: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板 书:4、人口容量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