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李煜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李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6 00:21:00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MUSIC具体资料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吴奇隆饰李煜——剧照欣赏吴奇隆 饰 李煜刘涛 饰 周娥皇熊乃瑾 饰 周嘉敏黄文豪 饰 赵匡胤《虞美人》李煜 书 抒情的方法很多,李煜是怎样抒情的呢?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后,谈谈自己的观点。阅读古诗词,提三个问题,依照作品进行思考,自问自答。⑴、写了什么?
⑵、怎样写的?
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虚实结合引人想象;以景衬情使情感表现更深沉;比喻、夸张使情感抒发更形象……亡国后,对故国的怀念,对失去的一切的毁恨和梦牵魂绕。用虚实结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比喻、夸张、设问、白描等的修辞手法 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愁”。 愁 {往事之叹思家之苦 丧国之痛亡国之恨 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的忧愁,虽真实存在,但过于抽象。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①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意境: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 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 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实写: 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 人非(人生无常)② 比喻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③ 对比④ 发问{春花秋月与往事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物是人非事事休”
“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中, 哪些是写“宇宙永恒不变”? 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动动笔 练练习说明: 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认真阅读, 回答问题一、选择题
1. 李煜称帝的时间是
A.晚唐 B.南唐 C.北宋 D.南宋
2. 李煜《虞美人》抒发的情感是
A.爱美人 B.爱江山
C.故国思, 亡国恨 D.厌倦尘世
3.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作者的情感是
A.欣赏大自然 B.赞美人间的美景
C.对生活彻底的绝望 D.爱花赏月的喜悦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对偶 C.比喻 D.借代
5.《虞美人》是一首
A.悼亡词 B.抒情词 C.怀古词 D.咏物词
6. 李煜是一个
A.唐代词人 B.南宋词人 C.五代词人 D.北宋词人 BCCCBC二、非选择题(逐句分析题)
1. 面对着“春花秋月”的美丽景色,为何追问“何时了”?
2.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物是人非。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美,秋月亮,丝毫唤不回亡国之君的兴趣;春花秋月是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感叹何时完结,表现出了对人生已经彻底地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 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6.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联系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 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举头望明月”“海上生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如“梅”“莲”“柳” “雁”“长亭”等。)? 欣赏品味: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结郁已久的)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纵横恣肆,迸发奔放)【用问答的形式,加倍突出“愁”字】;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春水之大、之多】。短短九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愁苦之多、之重、之深、之绵绵不绝)。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人们都说这首诗达到了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境界,请就这一说法,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认识。 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写景,又寄寓着作者无法生存的痛苦感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写景,又寄托着词人由今及昔难以承受的沉痛回忆;“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借景物表现没完没了的愁情。总之,全诗景为情设,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全在于抒情。 ? 这首词中有哪些借景抒情的句子,其表达效果如何? 这首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密切融合,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带有情感的色彩。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本来都是美好的景物,但这些美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却构成了反面的刺激,使他想起故国美好的时日,因而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愉悦,而是无可奈何的感伤。 ? 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富于哲理
意味,感慨深沉。
?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 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
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
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
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 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
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
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
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
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
流的大家。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