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019/12/4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频发,各地起义不断……
其中,“黄巾起义”规模最大
为镇压起义,汉灵帝允许各州郡自行招募兵马……
平定黃巾起义後,地方長官不交回权力,形成地方割據,群雄并起的局面。
2019/12/4
189年,董卓废少帝,立
汉献帝。史称董卓之乱。
乱
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乱成何样?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惨!
很惨!
非常惨!
2019/12/4
董卓之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汉献帝受困于洛阳……
曹操从此便“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以汉献帝的名义向各地发号施令。
2019/12/4
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屯田制度,解决生计和军粮问题
人才:善用人才,用人不疑
袁、曹两人的势力范围相邻,眼看曹操势力渐强,袁绍坐不住了……
2019/12/4
作用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粮
水
河
水
濮
水
济
水
鸿
沟
白马
黎阳
白马津
延津
阳武
乌巢
官渡
黄河
水
河
水
濮
水
济
水
鸿
沟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军十一万
曹军三四万
官 渡 之 战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
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巨顶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实力增强。
善于用人;战术正确;把握战机
曹操 胜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天下
(jì)
(lì)
对于曹操,统一天下还将面临哪些阻碍?
刘备三顾茅庐,打动诸葛亮,得其辅佐大业。
2019/12/4
东吴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立……
2019/12/4
天下形势示意图
大敌当前,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2019/12/4
孙兄,大敌当
前,你我不如合
力抗敌可好?
刘兄此言正合吾意。
刘备
孙权
作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曹军20多万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版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连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试分析: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
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战术失误
材料二: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兵多将广
曹操
--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人少力弱
天时
地利
人和
孙、刘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
“曹操死,三国始。”
曹操
(一)魏国
汉献帝
曹丕
1.建立
时间:
创始人:
都城:
国号:
公元220年
洛阳
曹丕
魏
曹魏
(一)魏国
2.措施
“淮南地区建有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堤坝。……太寿陂、郑陂,开通贾侯渠、淮阳渠和百尺渠、成国渠和临晋陂、沁水堰。”
——《中国通史》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一)魏国
3.影响
北方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北方受战乱影响,民不聊生
魏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北方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二)蜀国
1.建立
时间:
创始人:
都城:
国号:
公元221年
成都
刘备
汉
蜀汉
(二)蜀国
2.措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3.影响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吴国
1.建立
时间:
创始人:
都城:
国号:
公元229年
建业
孙权
吴
孙吴
(三)吴国
2.措施
3.影响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
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你认为鲁迅这段话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证明你的看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
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魏
蜀
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正方
反方
进 步
倒退
小组辩论大比拼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9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课堂小结
吴国
建立
时间轴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轻松闯关
找一找:
哪里错了?
第一关、看图回答问题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
吴
吴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第二关、快速抢答
胜利就在前方!
答:曹操
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答:有,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不是三国时期。
答:不对,是刘备。
答:台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9年
5、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七擒七纵” 都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 、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 、刘备
C
A
D
D
第三关、对号入座
C
6、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曹丕
7、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8、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9、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A
A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