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风格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园林的风格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5 22: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 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赫尔岑年轻时候,有一次,他的一位女朋友请他参加一个音乐会。音乐会开始没多长时间,赫尔岑就用双手堵住耳朵,低着头,露出厌倦之色。不久,他打起瞌睡来。 女朋友看到赫尔岑这样,很奇怪,便问他:“难道你不喜欢听音乐吗?怎么音乐一响你就成了这副样子?” 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样怪异、低级的乐曲有什么听头?” “你说什么?”女朋友大叫起来,“天啊!你竟然说这音乐低级?你知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最流行的音乐!” 赫尔岑心平气和地问女朋友:难道说流行的就一定好吗?“ ”那是当然了,不好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女朋友反问。 ”那按你的意思,流行感冒也是好的了?“ 赫尔岑微笑着回答。 女朋友顿时哑口无言。 流行服饰的非理性(日)板仓寿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康国文 制作板仓寿郎与《服饰美学》板仓寿郎:任教于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服饰美学》是他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研究的结果。
《服饰美学》一书汇集了古今各国有关服饰方面的大量资料,并涉及多方面学科。提出:
服饰美跟美学研究的其他分支一样,它是客观的,即它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阶级地位、社会风气、民族风俗、服饰材料、缝纫技术、艺术风格以及具体场合的制约;又是主观的,即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形式、款式、色彩等等——要受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心理、情绪、性格影响。
对于一般人常常提出的“什么是美的衣服”这一笼统的问题,本书认为很难做出一般性的回答,因为所谓美的衣服,它不仅取决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功能,还取决于什么颜色、什么款式。所以,对这一问题即使勉强做出回答,也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服饰美学的原理并不是去考察什么是美的衣服或什么样的衣服是美的这一日常关心的问题,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美化衣服,也就是说,如何使衣服最适合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气氛中的每一个个体。这才是服饰美的本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提出本文的审美判断:“流行是受人们的非理性感情支配的,”为后文张本。
第二部分(2-7)回顾服饰发展史中的“流行”现象,证明“流行”的“非理性”。
2:回顾14、15世纪流行的过分夸张的服饰,强调其滑稽可笑。
3、回顾16世纪流行的“僵硬”的服饰,强调其影响日常生活。
4、回顾17世纪中期流行的“装饰性宽短裤”,强调其“出奇”。
5、回顾17世纪后半叶流行的“芬坦久发型”,强调其盲目追求高髻,以至需要掺假。
6、回顾18世纪流行的“紧身胸衣”,强调其有害于健康甚至使骨胳变形。
7、回顾19世纪流行的“帝国女服”,强调其竟在世界名城巴黎酿成一场流行性感冒。
第三部分(8)点明“流行”的成因,再次强调其“非理性”,收束全文。不要被“流行”迷惑! 在自己的举止行为中,同比自己重要的人进行比较(儿童同大人比较、身份低的人同身份高的人比较),这种模仿的方法是人类的天性;仅仅是为了不被人轻视,而没有任何利益上的考虑,这种模仿的规律就叫做流行。德国著名哲学家
康德(1724—1804)你喜欢感时髦吗?脱离流行而执着于以往的习惯,是守旧;把脱离流行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行为,是古怪。顺应流行的蠢人总比脱离流行的蠢人要强。 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刻意否定流行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而要看“流行”是否适合自己。
现在对“美”的认识已趋向于多样化,甲种流行不适合你,乙种流行也许就适合你。
正像一句广告词所云:总有一款适合您!课后作业预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网络查阅丁肇中先生的有关资料。
日记:《也谈流行(或感时髦)》下课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