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Ⅱ》(湘教版)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中“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是区域产业活动内容的重点,也是具体产业活动区位分析的开篇,对工业、商业、交通、人口分布、聚落、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启发作用。拟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本课拟采取材料分析法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探究活动和练习的力度,巩固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培养学生读文读图的分析、归纳、比较等能力。
2、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农业区位。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明显的不足: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肤浅,或是内容笼统,不会具体分析应用;或是只会就事论事,不会进行迁移和触类旁通。因此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认识。
【教学方法】
启发法、材料分析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水稻、小麦、蔬菜、生猪、绵羊、塘鱼等生产活动图。
师:我们平时的食品和用品中,哪些与上述生产活动关系比较密切?上述生产活动属于什么产业?
学生观察、思考,运用教材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
【讲授新课】
〔投影图片〕中国空间背景图,逐次出现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华北小麦种植、南方稻田分布、新疆天山牧场
师: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个地区调换一下农业类型,是否可行?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联想、说明
师:(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阅读探究〕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79“农业生产条件”并板书下列表格,引导学生填充内容。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要求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气候---光热、降水以及水热配合
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坡向
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孔隙度等
水源---雨水、河湖水、冰雪融水、地下水
〔投影图片〕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师: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投影图片〕白杨树、红松、樟树图片
师:你知道我市的“市树”是哪种树吗?为什么我市会选樟树为市树,而不选白杨、红松呢?
〔投影图片〕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塔里木长绒棉
师:你知道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吗?
〔投影图片〕东北平原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江南丘陵红壤、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
师:“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这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你能举例具体这是什么意思吗?
师 (激励性评价后,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可知,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投影板书表格,逐次输入内容并进行补充说明:〕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要求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气候---光热、降水以及水热配合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方式
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坡向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种植业。山地适宜林牧业。山地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变化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林牧业。平原适宜种植业和机械化生产
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孔隙度等 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土壤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雨水、河湖水、冰雪融水、地下水 丰富而便利的水源是农业稳产高产的保证。在干旱、半干旱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 年降水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一般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师:影响农业的因素很多,但常常有一种是主导的因素。请讨论完成P60页活动题。
①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投影古巴位置图〕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加上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甘蔗生长。(主导因素为气候条件)
②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投影吐鲁番位置图〕,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主导因素为光热充足、水源有保证)
③〔投影天山山地景观及冬夏牧场示意图〕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
④〔投影横断山区位置和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由于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不同海拔,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同。(主导因素是地形条件)
〔投影练习题〕思考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代号字母填入板书表格的“举例”项目中:A.“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B.江南丘陵适宜茶树种植;C.我国西北、中亚等地的绿洲农业;D.东北平原的大型农业机械化耕作
(①---气候;②---土壤;③---水源;④---地形)
〔投影图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袁隆平院士的主要贡献吗?
袁隆平院士从事的工作,属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哪一方面?
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农业?
学生阅读教材p60资料,了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的具体方面及对农业的影响。
〔P61活动简析〕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美国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拥有拖拉机438万台,收割机120万台,农用卡车318万台,农用飞机1万架,因此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而世界上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仅可供养5 个人)---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师 (激励性评价后,总结):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表现在对其他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上。另一方面,科技因素,通过对其他区位因素的影响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如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生产资料的制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
〔投影板书表格,逐次输入内容并进行补充说明:〕
技术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
技术装备 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促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提高生产规模 美国的商品谷物种植东北平原的大型国营农场
生产技术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冷藏技术等,化不利为有利 杂交水稻技术、太空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
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落实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水稻年熟制低纬度热带地区高于中纬度温带地区
劳动力 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大于种植小麦 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于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投影练习题〕下列农业生产成果中,哪些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 ①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大城市郊区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③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④修筑梯田和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师:(承转)由以上学习可知,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技术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条件,那么,农民在土地上生产什么、生产规模大小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看屏幕展示的资料:
“我国20世纪90年代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2004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局面。”
师:请同学们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师 :(归纳精讲)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升,导致更多的农户进行生产。当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致使生产这种农产品的农户减少。可见,农业区位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科学的预测。
〔投影材料〕①我国北方市场上销售着南方的热带水果。②春节期间南方的鲜花装点着北方家庭的居室。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师: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另外,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般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国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就是在我国政策的指导下产生的。
〔投影练习题〕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
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
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
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
⑤2004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
(----①冷藏保鲜技术 ②运输条件 ③饲养技术 ④运输条件 ⑤市场供求关系)
师:(承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获得农业的高产、稳产、优产是我们着力追求的目标。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人类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学生阅读教材p61材料,了解以下问题:
1.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2.绿色农业的含义是什么?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问题1:近些年来,农业生产的弊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高成本、高污染、土壤退化、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依赖、单一化经营所导致的病虫害等。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问题2: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失去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问题3: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问题4: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课堂活动】
〔投影活动题〕以下是我国某农村的一些基本资料:①地处我国某商品粮基地边缘,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②该地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坡度较大的丘陵;③该地40公里以外有一座150万人口的城市。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该农村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有哪些?(平原区:粮食种植业。丘陵区:林果栽培)
2)为什么该村农业会以种植粮食为主?(处商品粮基地,国家政策需要;临近大城市,市场有需求。)3)在丘陵区种植果树,需要先考虑何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4)假若你是当地主管农业的乡镇领导,要作出有关农业发展的决策,你需要主要了解哪些方面的资料?(当地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主要自然灾害等;当地社会条件如交通、市场等;当地的技术条件如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等)
〔投影练习题〕下图是我国城郊区农业变化趋势图,回答:
1)四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区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B)
2)与上述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是:
①水热条件的变化 ②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交通条件的改善 ④农业劳动力结构的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课后活动】
“临武鸭”、“东江鱼”、“桂阳坛子肉”、“桂东黄菌”是我市享誉全国的农产“四件宝”。请利用假日采访一、两个“四件宝”专卖店,了解其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它们
的发展条件。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橘井路4号 邮编:423000
个人电子邮箱:dtpw4425947@ ( mailto:dtpw4425947@ ) 联系电话:13973547503
〔板书〕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板书〕2、影响农业 (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
(板书)(二)科学技术
技术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劳动力
〔板书并投影表格,逐次输入内容并进行补充说明:〕(三)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业品种 “丰产不丰收”、“山菜”种植热、“订单农业”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要想富,先修路”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国家农业价格政策、种粮补贴、农机补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