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文档属性

名称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02 14: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
第2课时 我国的洪涝灾害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狡独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2.提高学生对洪涝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
3.了解我国洪水的类型并能理解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1998特大洪水灾害这一案例分析,认识洪涝灾害的危害,并通过对地理资料的阅读提高分析、概括、综合能力,让学生能自己能总结洪涝灾害的成因。
2.通过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我国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3.通过视频图象的专家分析,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我国各种洪水类型的发生时间、地区及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洪涝灾害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洪涝灾害的国家,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对基本国情深入了解的愿望,增强使命感。
2.全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索灾害规律,培养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正视灾害的发生,端正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3.充分认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洪涝灾害的产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分配特点。
3.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类型:暴雨洪涝。
教学过程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
我国的洪涝灾害
[导入新课]
[观看] 今年我国南方洪涝灾害实况录像,创设情境,增强感性认识,感受洪涝灾害给我国在生产和生活上带来的损失。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感受洪涝灾害
[过渡]通过对今年我国南方洪涝灾害成因的大致分析导入新课。
以长江为例,分析1998年特大洪水的形成原因。按照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总结出洪涝灾害的成因。
[形式]小组讨论,互动学习,代表回答。
[资料]
1.[阅读]阅读课本39页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雨情”,
分析:暴雨的时空组合特点
2.[阅读]阅读课本39页 “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
分析 :⑴流量变化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⑵1998年出现小水量、高水位的原因
⑶1998年洪水的基本特征
3.[阅读]阅读课本41页“1998年长江流域水灾情况”
认识:洪涝灾害的危害性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代表把自己的答案要点写在黑板上。
[教师点评]用高考的评分细则来点评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并能按高考要求看要点答题。
[总结]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具体到一般]与洪涝灾害的成因有关的因素:地理位置、气象因素、流域地貌特征(如地形地势会影响河流落差、河道形状)、流域植被分布状况以及人类活动。
4.运用—练习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3年6—7月,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使淮河中下游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材料2. 淮河流域图
[学生回答]
1.导致淮河流域在6—7月发
生大范围降水的主要天气系
统是锋面系统(或准静止锋)。
[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
2.简析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的北方地区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雨季集中;上中游支流众多,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下游入海干流少;中游地势较低,下游地势较高而导致排水不畅。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答一般性问题。
[过渡]我国是多洪涝灾害的国家,现在通过对下面的图表来分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学生读表]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
[学生代表回答]
[结论]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读图]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结论] 从“我国洪涝分区”图的有关资料可知,我国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全国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洪涝空间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设计目的]图表分析,多角度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
[学生读图]“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移动图”、“热带气旋活动图”—多媒体
[思考]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学生讨论]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一)正常年份
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2、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河流自南往北相继入汛,而且汛期一般也越往北越短。
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因锋面雨带的徘徊停留出现梅雨;七、八月份盛夏时节又因雨带北进出现伏旱。
(二)夏季风异常年份,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挺快,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若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偏慢,则又会出现南涝北旱。 
(三)从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来看,也主要在夏秋季节。
[结论] 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集中发生在每年的春、夏、秋季,由南向北推移。
[设计目的]知识迁移,综合分析我国洪水灾害时间分配
[过渡]其实影响我国的洪水类型还不止这些,还有其它类型。
[多媒体表格]
洪水类型 分布地区(我国)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出现时间 其它特点
暴雨洪水 东部季风区 暴雨(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 4—9月 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
融雪 ( file: / / / E:\\honglao\\新疆洪水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20%20130多万人受灾.flv" \t "_parent )洪水 ( file: / / / E:\\honglao\\新疆洪水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20%20130多万人受灾.flv" \t "_parent )(视频) 西北、东北高纬度山区 气温升高 4—5月融雪洪水7—9月冰融洪水 高纬度山区容易发生
冰凌洪水 北方地区部分河流 气温过低导致河流 ( file: / / / E:\\honglao\\专家解读:黄河凌汛险情.flv" \t "_parent )冰封,河水溢出两 ( file: / / / E:\\honglao\\专家解读:黄河凌汛险情.flv" \t "_parent )岸 ( file: / / / E:\\honglao\\专家解读:黄河凌汛险情.flv" \t "_parent )(视频) 初冬或初春 河流有冰期,黄河上游和下游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设计目的]知识延伸,分析影响我国的洪水类型,拓宽学生知识面。
[分析]从观看视频和做练习中了解影响我国的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
(一)[观看]“今年我国新疆的融雪洪水灾害”[学生感受融雪洪水灾害]
[练习]2010年湖南省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1-3题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分析]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图可知本区域经纬度即可根据经纬度进行绝对定位,当然也可结合图中提供的有关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湖泊分布等辅助定位。定位可知此乃我国新疆北部中哈边境一带 ,也正是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区域的一部分,图中部有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比较大点的斋桑湖,北部为阿尔泰山南有萨吾尔山等等。
第二步:定位后,结合题干“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联系我国气候相关知识可知此区域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较稳定,降水变率较低。这也是此区域虽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在西风迎风坡还有比较丰富的降水的重要原因。既然主要是西风带来的降水,当然第一题也就选择C了。
第三步 :由提干“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联系实际可推知此乃新疆北部地区因气温快速回升,导致大量山区积雪融化加速而引发的融雪性洪水,而第二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逆推要有大量积雪融化需此前有大量降雪积雪,故可推知答案为D
第四步:由提干“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可知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为不容易带来降水的反气旋系统,缓慢过境故晴朗持续了一段时间。故答案选C。
[观看专家分析黄河冰凌洪水的成因]
[思考]认真听专家分析,学生说出与黄河冰凌洪水的成因有关因素有哪些?
[分析]学生先分析,教师解析。
例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凌汛是因河道时有冰凌对水流的阻滞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凌汛多出现于初冻期和解冻期,发生在下封冻而下游未完全封冻(或上游冰雪先融化而下游河道尚未解冻)的河段,因流动冰块大量堆积,阻塞形成冰坝,河水猛涨而发生决口并泛滥成灾。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下图)
1.图中河流发生凌汛的河段一般是 A 河段和 C 河段(填字母),发生凌汛的时段一般是 秋末冬初 和 冬末春初 。
2.仔细听专家解析,了解黄河发生容易凌汛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温、水温、流量和河道形态
[设计目的]通过专家分析,增强说服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探索灾害规律,培养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正视灾害的发生,端正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总结]
一、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重点)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空间分布: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尤其是淮河流域、海河下游、长江和珠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地区)。
时间分布:多发生于春、夏、秋,以夏季最为集中。
三、我国洪水类型
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与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内容第三个知识点“中国的洪涝灾害”有一定的联系性,而且这个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而我国今年南方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学生对此有较深刻的感触,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感兴趣。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仓促,因此有些内容不能深入的分析;学生活动也较多,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思维的时间有些不够;本节课的视频有三个,有一定感观作用,但是还没有充分利用。这节课最大成功之处就是培养了学生通过对图表和材料分析,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并解答问题,并能运用具体到一般规律来分析问题。
气温、水温、流量和河道形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