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4 11: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预习:[合作探讨]
1.17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研究的方法: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
(1)基本观点:
(2)研究的方法: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重大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思考】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定律吗?
②运动状态的变化体现在哪方面?运动状态不变的意义是什么?
③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一旦不用力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来.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
试解释这种现象.
④如图所示,有一辆超载的汽车,试分析下列问题.
相比空载的相同汽车,启动或刹车时哪辆车更容易?这说明什么?

汽车不动时,是否也具有惯性?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那些问题:



【例1】(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的运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回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5、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合作探讨]
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个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
1:上面事例中,当一个物体(设为甲)对另一个物体(设为乙)施力时,乙对甲有作用力吗?
2:上面两个例子中相互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吗?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
【总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作用
对象
作用
时间
力的
性质
求合力
【例3】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跳水赛10米跳台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包揽冠亚军.如图所示为运动员跳水前的起跳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大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
B.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小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D.运动员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向上
【例4】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弹力和摩擦力总有其反作用力,重力没有反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
D.相互作用的物体,无论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牛顿第三定律都是适用的
参考答案
预习:[合作探讨]
(1) 有外力的作用时物体才能运动,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需要外力
(2)研究的方法: 直觉+观察
2. (1)基本观点: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研究的方法: 实际+科学推理
3. 重大意义:反应了一种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的揭示了自然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思考】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的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实
②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速度的变化,运动状态不变的意义是速度不变
③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不矛盾,因为摩擦阻力使其速度越来越小。
④ 相比空载的相同汽车,启动或刹车更难?这说明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更难改变

汽车不动有惯性
【总结】
① 明确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② 明确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例1】 (ABD)【例2】 (B)
5.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合作探讨]1: 乙对甲有作用力 2: 弹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3: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总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
对象
两个物体
同一个物体
作用
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
性质
性质一定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求合力
不能合成
合力为零
【例3】 ( D )【例4】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