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的寒潮

文档属性

名称 影响我国的寒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02 15: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Ⅴ 第二章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三课时 影响我国的寒潮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Ⅴ
2.年级: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45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掌握用“四步分析法”(成因→分布→危害→防御)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
→能在图中指出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
◎过程与方法
→要求各组成员将各自搜集的网络资料,把1998年初南方和2010年初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御。
→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掌握我国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防灾减灾的思路。
2.教材处理:
教材共有“思考活动”、“探究活动”、“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阅读”、“案例研究”六部分内容,其中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索”中的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造成的危害。“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是分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案例研究“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可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防灾减灾的思路。
借鉴新人教版让学生对寒潮的“功”与“过”进行评价发,养成辩证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5.设计思路:
1.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究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和防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突出地理教学特色。
6、教学准备
在课前一个星期,给全班分组布置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查找1998年初南方和2010年初北方冰雪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各级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课前说明2’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突发不同的自然灾害,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自然灾害,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哪些危害?我们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本节课我们就以寒潮为例,通过对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寒潮呢?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重要性。 课前说明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寒潮的认识到对掌握寒潮的成因、分布、危害、防御。
创设情境3’ 导入:播放“中央气象台某天有关寒潮的新闻报道”视频。 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授:寒潮的概念2’ 引导学生观看寒潮新闻报道感性认识寒潮的天气现象,总结寒潮概念。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指导学生分析寒潮的成因 5’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北半球高纬地区地面受热示意图、高纬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分析高纬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寒潮的源地。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寒潮发生的季节、源地、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4’ 阅读课本43页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思考以下问题:(1)分析寒潮发生在什么季节?(2)强冷空气的源地在哪里 移动方向如何?(3)指图中说出入侵我国的三条寒潮路线。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阅读、领会、总结规律,并动手在草稿上画出寒潮的路线。 直观教学,形成感性认识。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的讲解、归纳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理解。
归纳2’ 发生季节:一般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冬半年),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是秋季和春季。源地: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影响中国寒潮的路径:中路、东路、西路 边听,边做笔记 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深化对地理现象发展过程的认识。
讨论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3’ 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海南受影响较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寒潮的危害3’ 【课件播放】影片“寒潮危害”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阅读一组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灾难,分三组分别从寒潮灾害性天气入手并总结寒潮危害 学生讨论并回答 使学生知道: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学科。
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差异4’ 阅读教材44页材料“寒潮危害我国一例”和45页材料“‘白灾’和‘黑灾’”,思考我国各地区寒潮带来的灾害有何不同 阅读并思考回答 掌握我国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防灾减灾的思路。
寒潮的防御3’ (过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寒潮橙色预警信号及其防御指南”和一组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的防御方法,并总结寒潮防御方法。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然后得出“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那么发布的标准是什么?引出中国气象局、黑龙江及广西分布的寒潮标准,让学生了解冷空气与寒潮的区别并分析我国南北方寒潮标准差异的原因。然后链接到我国新颁布的寒潮预警信号,播出橙色预警信号的视频,并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阅读并思考回答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知识小结1’ [总结]五、寒潮的防御方法目前,对寒潮还无更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目前,对寒潮还无更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寒潮的“利”3’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思考并回答 同学们探究寒潮的“功”与“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探究活动3’ 阅读表格“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分析题后的问题。 阅读并思考回答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应用探究:冰雪灾害4’ 要求各组成员将各自搜集的网络资料,把1998年初南方和2010年初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御。 课堂上分小组成果展示 测试学生运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2’ 归纳:用“四步分析法”(成因→分布→危害→防御)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 思考、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探究作业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请大家根据我们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列出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查找相关信息和材料分析其成因和危害,且提出适当的防御措施。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探究。 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课后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反思
1、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认为学生有较好的基础,但在实际课堂上出现一些地名和地形区不能定位,在教学中误上几分钟时间。
2、用“四步分析法”(成因→分布→危害→防御)分析寒潮灾害的方法,只是对以前归纳过知识的整理和应用,从教学反馈来看,少数同学还是不熟;
3、在教授“我国新颁布的寒潮预警信号”,调查发现经常收听天气预报的学生占很小比例,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迫在眉睫。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选修Ⅴ 第二章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三课时 影响我国的寒潮
(教师引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突发不同的自然灾害,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自然灾害,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哪些危害?我们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本节课我们就以寒潮为例,通过对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寒潮呢?
【案例导入】播放“中央气象台某天有关寒潮的新闻报道”视频。
[学习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寒潮新闻报道感性认识寒潮的天气现象,总结寒潮概念。
[教师归纳]一、寒潮的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霜冻 、雨雪等灾害性天气。
[提问] 冬半年强冷空气源于哪里呢?(学生回答:蒙古、西伯利亚)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北半球高纬地区地面受热示意图、高纬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分析高纬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寒潮的源地。
[学生归纳]二、寒潮发生的原因
[过渡]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
【阅读】阅读课本43页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思考以下问题:
(1) 分析寒潮发生在什么季节?
(2) 强冷空气的源地在哪里 移动方向如何?
(3) 指图中说出入侵我国的三条寒潮路线。
(4) 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影响我国的寒潮发生时间、源地、路径
(1)寒潮发生的季节:一般出现在每年的秋末至初春之间
(2)强冷空气的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
(3)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指导学生读图,得出结果)从“寒潮入侵我国主要路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另一方面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长驱南下,一直可以影响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两广地区。
[归纳]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海南受影响较小。
【课件播放】影片“寒潮危害”
[过渡]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阅读一组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灾难,分三组分别从寒潮灾害性天气入手并总结寒潮危害。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44页材料“寒潮危害我国一例”和45页材料“‘白灾’和‘黑灾’”,思考我国各地区寒潮带来的灾害有何不同
【点拨】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如:
北方——农作物——冻害
南方——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经济林——冻害
草原牧区——牧草、牲畜——白灾
干燥地区——沙暴
交通——阻断
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总结]四、寒潮的危害
(过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寒潮橙色预警信号及其防御指南”和一组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的防御方法,并总结寒潮防御方法
(老师启发)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然后得出“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那么发布的标准是什么?引出中国气象局、黑龙江及广西分布的寒潮标准,让学生了解冷空气与寒潮的区别并分析我国南北方寒潮标准差异的原因。然后链接到我国新颁布的寒潮预警信号,播出橙色预警信号的视频,并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总结]五、寒潮的防御方法
目前,对寒潮还无更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
【承转提问】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学生回答】寒潮虽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灾难,但在有些方面还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如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有利于小麦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盐业制卤等。
[教师归纳]同学们探究寒潮的“功”与“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概而观之,我们要树立用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事物,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只要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害” 也是一种资源。
【探究活动】阅读表格“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 分析问题: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地区
寒潮 91 270 109 88 84
强冷空气活动 230 320 259 201 184
合计 321 590 368 289 268
1.哪一个地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2.地形对冷空气活动有什么影响
【点拨】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的地区按顺序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
2. 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一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课堂成果展示】要求各组成员将各自搜集的网络资料,把1998年初南方和2010年初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御。
课堂小结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概念: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
2、成因: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
3、源地: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
4、发生季节:一般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冬半年),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是秋季和春季。
6、影响中国寒潮的路径:中路、东路、西路。
7、对中国影响的地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受影响。(海南岛、台湾岛、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等地影响较小)。
8、危害: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9、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课后探究: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请大家根据我们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列出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查找相关信息和材料分析其成因和危害,且提出适当的防御措施。
板书设计
选修Ⅴ 第二章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课堂练习
读图(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如果造成甲地和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低,则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
A.666米 B.1000米 C.1334米 D.1668米
2.丙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 B.距冬季风源地远
C.受高原、山地的阻挡 D.受海洋暖湿气团控制
3.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种植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层深厚 D.水源丰富
4、2004年1月中旬后期,受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广东省出现了一段相对偏冷期。省政府及时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防低温冻害工作,通知说,这次全省降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对广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提醒,要做好农牧水产养殖业的安全防寒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冻害损失。读下图,分析回答各题。
(1)在这一降温过程中全省日平均温度小于10℃的持续时间有_______天。
(2)这一天气现象可能是 ( )
A.受暖锋影响 B.受冷锋影响 C.受准静止锋影响 D.受台风影响
(3)在这一降水过程中,我省部分地区降了冰粒,出现了冻雨、雨夹雪天气。该天气主要出现在该省的___ ___部地区。
(4)该寒冷天气对广东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湛江地区的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受灾最严重
B.粤中、北地区冬种蔬菜受灾最严重
C.广深高速因路面结冰,被迫封闭分流
D.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老人病等患者就诊的人数骤增
5、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________,
过境时:________,
过境后:________。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一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单项选择)
A.   B.   C.   D.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____(多项选择)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6、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我国南方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下面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冻雨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 截至2008年2月1日灾情一览表(节选)
地区 灾情概述 抗灾行动
湖南 遭受1954年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5人因雪灾死亡;京珠高速湖南段滞留人员约2万;京广线湖南段铁路供电中断。28日,长沙遭遇入冬最大降雪 启动一级响应;启动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供应日报制度,要求就地安置滞留京珠高速旅客
湖北 武汉市城区积雪达21厘米,10余万人无水可用;湖北多处供电线路中断 对运送农产品车辆减收费用
河南 多次降雪致灾涉及到洛阳、信阳、平顶山、驻马店、新乡、濮阳、安阳等省辖市的22个县 启动大雪紧急预案
安徽 降雪持续时间创有记载以来最长纪录;万余间房屋倒塌 安徽省委书记坐镇气象台指挥抗雪救灾,救灾应急预案相应上升至二级
(1)简述本次冻雨灾害对受灾地区造成的损失有哪些?(不少于4条)
(2)对于这次冻雨、雪灾采取了哪些应急防护措施?京珠高速湖南段受灾地区,应从下图中哪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运送物资?
(3)简析本次冻雨、暴雪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元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遭遇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雪和低温冰冻天气,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 2007年底太平洋局部海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三,从气压变化上分析说明这次我国强冰冻天气的形成原因。
(2)材料二郴州—韶关间在此次冰雪天气中道路拥堵最严重,为什么?
(3)当材料三图中A处水温较常年偏高时,对A附近沿海地区的气候和渔业生产有何影响?
(选做题)8、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大致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相一致(不包括新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B 4、(1)11 (2)B (3)北部 (4)D 5、(1)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 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 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B (4)ABDE
6、(1)阻断交通,中断通信,危害越冬作物,民房倒塌,人员伤亡,树木受损,停电停水,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 (2)应急措施:对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救援。b基地。 (3)降雨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冰冻日数长;南方缺少抗冻雨和雪灾的基础设施,抵御能力差;适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量大。
7、(1)由于A处水温偏低,则太平洋西部赤道附近地区水温偏高,气压偏低,南北气压差增大,南下冷空气增强,导致冬季温和的我国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较常年强,形成低温冰冻天气。
(2)①该段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温更低,道路封冻更严重;②该段地处冬季风迎风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强;③该段是出入广东的交通要道,人流、物流量大;④冰冻灾害导致电力及交通等设施破坏严重。 (3)A地区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水泛滥现象;A海域水温升高,改变了原来冷水性鱼类的生长环境,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生产减产。8、(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一致;柑橘冻害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 (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第三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 (3)四川、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4)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