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主题分析】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体验和思考,还有个人修身经验的总结。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1.《纪念白求恩》概括地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植树的牧羊人》通过叙述“我”与牧羊人的交往,描写了他靠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颂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为世界创造美好的可贵精神。文章教育我们应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寂寞,能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3.《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记述“我”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目的在于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教学目标】
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常用词。
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难点】
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感悟和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学会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尝试组织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教学指导】
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
《纪念白求恩》………………………………………………………………………………2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1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1课时
《诫子书》……………………………………………………………………………………1课时
13 纪念白求恩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3.理解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求恩的精神。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所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98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相关人物】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6年,他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量一年多。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请学生回答。
1.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并归纳出各段的要点。
明确: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各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明确: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二)课文精析
1.学习课文的第1段。
(1)开头两句的记叙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先概括简叙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这几句记叙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3)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4)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5)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世界革命才能胜利”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2.学习课文的第2段。
(1)给第2段分层,概括每层的意思。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至“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不少的人对工作”至“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从前线回来的人”至最后):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2)本段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这三种称呼?
明确:因为角度不同,称呼也不同。“白求恩”是以别人为角度的,“白求恩医生”是以医生为角度的,“白求恩同志”是以共产党员为角度的。
【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预习本课的第3、4段。
【板书设计】
(
纪念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纪念白求恩》的前两段,归纳了各段的内容要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后两段,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新课讲授】
(一)课文精析
1.第3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学习课文的第4段。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找学生朗读本段,然后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第一层(开头至“我是很悲痛的”):叙述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
第二层(“现在大家纪念他”至结束):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3)作者在叙述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只”表达了遗憾之情。“仅”表达了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又用沉痛的语气直抒自己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4)本段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单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明确: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有这种精神,才有其他精神。这也是对三种精神的总结。
(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依次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价值五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了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二)问题探究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明确:第2、3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技术 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对比手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心。
2.第2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白求恩的?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1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
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评价一个人,思想道德标准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在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把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来阐述。
4.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夹叙夹议。文章是怎样夹叙夹议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明确:第1、3、4段都是先叙后议;第2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运用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向他学习。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练,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背诵课文第4段。
3.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
4.预习第13课。
【板书设计】
(
纪念白求恩
正面
、
侧面相结合
对比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侧面)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
正面)
赞美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不少的人、一些人
白求恩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