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的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等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主要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之一——改变颜色。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对魔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通过品尝米饭,了解米饭变味的原因,引出淀粉。
3、通过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实验得出这一变化伴随的现象。
4、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并说预测理由,使学生学会有根据地预测。
5、让学生实验后整理实验器材,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探究米饭中淡淡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多种常见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魔术表演(在一张白纸上喷上碘酒后出现祝福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授新课
(一)变味的米饭
1、请学生品尝米饭,并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说说米饭变味的原因。
2、米饭变甜是一种什么变化?
3、请学生观察淀粉。
4、请学生观察碘酒(注意观察方法)
5、组织学生做淀粉和碘酒的反应的实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6、请学生验证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
7、出示一组食物,请学生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并说说这样预测的理由。
8、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提出实验要求)
9、总结实验结论
10、请学生分析魔术中祝福语出现的原因。
11、品尝米饭
12、交流米饭变味的原因
13、阅读教材28页内容“米饭是甜的吗?”
14、复习“化学变化”这一概念。
(二)认识淀粉和碘酒
1、观察淀粉,汇报淀粉的特征
2、观察碘酒
(三)淀粉和碘酒的反应
1、做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实验
2、说实验结果
3、做米饭和碘酒的反应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两个实验的结论
5、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交流预测情况
6、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并小结
三、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制作神秘的信件)
1、学生说作业的制作方法
2、作业的布置延伸至课外。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唾液 甜味(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碘酒 蓝紫色(新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