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下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知识点
一、科学概念(要求熟读24条知识要点,括弧中的内容能口头回答,并书写正确。)
1、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是( ),凸透镜具有(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和( )、(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
( )功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 )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3、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 )和( )。
4、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 )琢磨而成。
5、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
6、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 ;苍蝇能在天花板上爬行不会掉落,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蟋蟀的耳朵在(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蝴蝶的触角是( ),蛾子的触角是( ), 天牛的触角是( )
8、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 )( )( )三种颜色组成。
9、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 ),蚜虫的大小如( ),蚜虫的天敌是( )。
10、( )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这就是( ),如食盐、白糖、味精、碱等。
11、许多岩石是由( )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 )( )( )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两个( )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
14、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发现了(微生物)。英国科学家(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结构。
15、(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洋葱表皮是由( )构成的。(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
17、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的基本场所。
18、生物细胞的( )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 )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9、用(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如草履虫、变形虫、鼓澡、团藻、眼虫、硅藻、喇叭虫等。
20、我们还可以利用( )培养微小生物。
21、(微生物)具有( )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新陈代谢、能繁殖等。
22、显微镜主要由( )( )(物镜)(载物台)( )等组成,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 )—上片—( )—观察)
23、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最小1/5毫米大小的东西,如蚂蚁等小昆虫)——(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细节特征)——(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制作疫苗和各种新药来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二、科学方法(我会做:根据要求会熟练操作)
1、会使用放大镜、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
2、会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会使用显微镜。
3、能认识几种常见的晶体,并根据图片进行分辨。
4、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的气孔、血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并根据图片进行分辨。
5、能认识几种微生物草履虫、变形虫、鼓澡、团藻、眼虫、硅藻、喇叭虫等,并根据图片进行分辨。
6、会根据主题收集资料,如:细胞的作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