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夏天里的成长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5 13: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òu péng guā wàn bāo léi tái xiǎn cǎo píng
gān zhè pù bù fèng xì yàn yǔ tiě guǐ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的选项选出来。
A.铁轨(guǐ) B.接茬(chá) C.苞蕾(pāo) D.收成(shōu)( )
A.豆棚(péng) B.瓜架(jià) C.稻秧(yāng) D.俗话(shú) ( ) 3. A.活生生(shēng)B.柏油路(bó)C.高粱(liang) D.谚语(yàn) ( ) 4. A.割谷(gē) B.威力(wēi) C.填满(tiān) D.处暑(chǔ) ( )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的选项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 A. 谷秀 B. 后恼勺 C. 跳跃 D. 丰满 ( ) 2. A. 迅速 B. 逢隙 C. 增加 D. 农作物 ( ) 3. A. 软棉棉 B. 希望 C. 邻家 D. 菜畦 ( ) 4. A. 季结 B. 个把月 C. 农家 D. 升级 ( )
辨字组词。
苞( ? ?) ? 雷( ? ?) ? 鲜( ? ?) ? ?庶( ? ?)
雹( ? ?) ? 蕾( ? ?) ? 藓( ? ?) ? ?蔗( ? ?)
暴( ? ?) ? 逢( ? ?) ? 害( ? ?) ? ?在( ? ?)
瀑( ? ?) ? 缝( ? ?) ? 割( ? ?) ? ?茬( ? ?)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活生生 ?看得见 ?飞快 ?跳跃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 ?)的长,( ?)的长,( ??)的( ??)的长。
像 ?连 ?几乎 ?也?
2.最热的时候,( ? ?)铁路的铁轨( ? ?)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 ? ?)填满。柏油路( ? ?)软绵绵的,( ? ?)是高起来。
六、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丰满”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②充足;③(鸟类的毛)多而密。
给下列句子中“丰满”一词选择正确解释。
A.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B.随着你的长大,随着你的羽翼逐渐丰满,母亲的两鬓也渐多了银丝。(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有加点字说句话)

2.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改成被字句)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用因为……所以……连成句子)

八、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第②段描写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作者细致地抓住了动植物的变化特点来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绿蔓一天可以 ;竹子、高粱一夜可以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已有妈妈的一半大。
下面对第③段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这段话主要写了生物在一天一天变丰满。
B.“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C.“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这句话也写出了万物在快速生长。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②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dan)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文章第②~④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了夏天的 、 、 三方面内容。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冬之色”。 冬之色, 。 4.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夏天的 之情。
答案:
一、豆棚 瓜蔓 苞蕾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缝隙 谚语 铁轨
二、1. C. 2. D. 3.B. 4.C.
三、1. B.2. B.3. A. 4. A.
四、花苞 雹子 雷雨 花蕾 鲜嫩 苔藓 庶民 甘蔗 暴雨 瀑布
五、略
六、A.② B.①
七、 1.略
2.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被填满。
3.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八、略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