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重心
主备人: 审核人: 复核人:
【使用说明】
1.利用5至10分钟的时间研读课本,完成基础知识,根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一遍课本,尝试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
2.分层完成:A层同学全部完成并总结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C层同学对自我思悟类题目选做。
3.依据自学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注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全力投入,确保高效。
4.小组长职责: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
1.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力的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2.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方法,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3.激情投入,合作探究,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和物体重心与稳定关系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
4.重心是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之点。学会寻找法治的重心,体会法律的艺术和中心。
【自主预习】
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的四性的认识:
物质性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2)对于一个指定的力,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
(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矢标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
独立性
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
(1)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
【微思考】
1.碰到弹簧上,弹簧发生了形变,是否说明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涉及___个物体,力不能离开 施力物体 和_________而独立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 三要素 决定,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不同、作用效果_____;作用点不同,
作用效果_____。(相同 不同)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力的大小)
无需选标度
画线段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即可
标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方向
三. 力的描述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按一定比例画出的线段来表示力,如图。
2.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带箭头的_____来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要求。
3.标矢性:力不但有_____,而且有_____,是______(A.矢量 B.标量)
四、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
(1)概念: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2)大小:G= mg _(其中g是比例系数,g=9.8 N/kg),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
2.重力的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可以用 弹簧测力计 测出,用弹簧测力计把物体吊起,物体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_____的大小。
五、重心与稳定
1.重心:
(1)定义: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_作用点_,叫作物体的重心_。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 质量分布。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
②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采用_______或支撑法确定重心。
2.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1)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重心 (A.越低 B.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高。
(2)物体不翻倒的条件是重力的作用线必须落在_______之内。
【预习自测】
1.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秋风扫落叶”,叶子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会存在
B.乒乓球运动员用力抽打乒乓球,乒乓球受力后飞出,对乒乓球施力的物体是人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在受力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分别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关于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D.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合作探究】
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队拔河,甲队把乙队拉了过来,说明甲队对乙队有力的作用,乙队对甲队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只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
2.台球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种比赛项目,如图所示,在运动员击球的瞬间,白色球所受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为( )
A.运动员、白色球
B.运动员、球杆
C.球杆、白色球
D.白色球、球杆
3.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左运动,它受到了8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4 N的阻力,请画出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图示。
4.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5.(10分)薄板的重心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如图所示)。
(1)在A点 ,通过A点画一条 ;
(2)再选另一处C点 ,同样通过C点 ;
(3)AB和CD的 就是薄板的重心。
【牛刀小试】
1.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C.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如图所示,图中A的重力为10N,用30N的推力F,沿与竖直方向成30°角的方向,使物体A静止在天花板上。画出推力与重力的图示。
3.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重心与法治】
法治的重心究竟在哪里? 在物理学上,由于地球上所有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因此重心就是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之点。寻找法治的重心,也应当以“重力”之源为指向。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策略,从来就不可能脱离社会结构的刚性约束———如同芭蕾舞者的纵情跳跃不可能摆脱地球的引力。 法治的理念、制度、实践皆生老病死于社会结构之中,法治的理想、目标、路径、措施、效果皆属社会结构的自产自销,法治的机制设计、制度安排、权利配置皆发生于社会场域之内,法治的进与退、得与失、成与败皆上演于社会剧场之中。因此,法律(学)人在寻找法治的重心时,就不能“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应以社会结构的吸引力为指向来探索各种法治元素的作用方向,找到各种法治元素的交点,此即法治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