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科目:高中地理Ⅱ第四章第一节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湘教版
4、类型:课堂教学设计
5、学时数:45分钟
二、活动设计
1、活动背景:
本堂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二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析图能力,对于环境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感受,没有必要老师一一讲授,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当中,产生共鸣,是本堂课应思考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设计不同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2、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图表和案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对于“环境问题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法,主动探究法完成;对于“环境问题的类型”,知识点简单明了,则采用自主学习法;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则通过直观画面、数据、视频、材料等多种形式,采用案例式,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3、教学策略:
方式:图片直观感受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方式:图片音像资料
直观感受; 材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料、案例分析;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图表阅读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方式: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人类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方式:学生实践探究
老师发出倡议 如何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双边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体现课改精神
承转进入第二部分内容学习
承转
三、课堂总结,发出倡议。
多媒体展示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引出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板书)
老师:什么是环境问题?凡是人类的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吗?
老师点拔和讲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图示
老师: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多媒体展示环境问题的类型图和活动参考答案。)
板书提纲,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
老师:目前,人类面临的有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寻求解决的办法?下面呢,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石油资源
多媒体展示材料二:
土地资源
多媒体展示材料三:
绍兴水资源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板书)
老师:《小白杨》这首歌曲大家会唱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歌曲。
老师:小白杨生长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老师:小白杨现在的遭遇怎么样了呢?小白杨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
老师:胡杨林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展示材料四: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
提问:说说这幅图反映的现状和所揭示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渡渡鸟”图片,要学生阅读教材“渡渡鸟”的灭绝,说说人类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以上事实说明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板书)
多媒体展示漫画:
老师: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这体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案例:伦敦烟雾事件,引出大气污染。
老师: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污染物可分为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媒体播放视频:水俣病——水污染
老师:
1.污水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并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呢?
2.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多媒体播放视频“痛痛病”——土壤污染
老师:
1.痛痛病体现的是什么污染?
2.引起痛痛病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老师: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应该如何治理呢?
老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知环境污染已触目惊心,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联合国把1972年第27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
老师:
作为我们在座的中学生,关注环境问题,首先应关注身边的环境,一中是我们的小家园,针对食堂、教室、草地、厕所等环境问题的各类现象,请你仿照例子用简短的语言写几句广告词,发出爱护环境的倡仪。
老师总结本堂课内容。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保护环境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吧!为了获得一湾碧青的水,一片蔚蓝的天,一个绿色的家园。
学生直观感受,分析回答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P86一、二段,思考并回答
学生:
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不一定。只有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并完成书上活动
同学们带着期盼的眼神听课
学生: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学生: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减少
学生: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学生听歌曲,边听边唱
学生:小白杨就是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胡杨林。
学生:小白杨大量被砍伐或枯死,说明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学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学生:
1.随着人口的增长,物种灭绝的种数越来越多。
2.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损害。
学生:要保护物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禁止捕猎,另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建自然保护区。
学生: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已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体的健康,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学生看书分析回答。
学生: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物,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学生:1.附近的氮肥厂将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海湾,被水中的一种细菌转化成毒性十分强的甲基汞,被鱼,虾,贝类摄入,被污染的鱼虾贝通过食物链又进入动物和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2.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现象。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
学生:
1.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2.附近的铅锌厂将含镉的金属大量排放到神通川河流中,使河水遭到严重污染,用这种污染的水灌溉稻田,有毒的镉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稻米的含镉量很高,人常年吃着这种被镉污染的大米,喝被镉污染的水造成慢性镉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3.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的原因:农药化肥,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酸雨。
学生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即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形成一致结论后,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成果,老师点评、补充。
学生课外活动
自主或合作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呈现,激起学生对面临的环境状况的回忆,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自然入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用图示阐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直观,便于理解
知识点难度不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
便于前后知识的衔接
学生通过对材料阅读分析,获取信息和结论,同时鼓励学生课堂参与,发现闪光点
渲染气氛,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通过师生的对话,和学生对图片的直观感受,加强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学会阅读柱状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及合作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漫画的能力
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探究的能力
看一段视频呈现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再通过视频呈现答案,老师不点评,学生自己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实现成果共享
由理论联系到实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树立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用激情的语言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5、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直观感受,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效果好。
2、由理论联系到实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树立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3、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要留一定的余地,以便灵活机动地调节。
课件39张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 什么是环境问题?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环境问题的类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资源减少和破坏等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 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
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活动 目前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000多亿吨,而目前世界石油每年开采量大约是25亿吨左右,按目前世界石油生产量计算,大约还可供开采40年。材 料一:石油资源面临枯竭材料二:
?? 1万年前,全球人口密度约为0.029人/平方千米,2000年则达到45人/平方千米,而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1975年为0.31公顷,2000年则减少到0.22公顷,在25年内下降了29%。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减少材料三:
????绍兴虽素来被称作‘水乡’,但现实情况是水资源并不容乐观。绍兴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63.7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均低于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多年平均缺水量达到8794万立方米。绍虞平原唯一的供水水源地汤浦水库设计能力为100万立方米/天,但目前的实际供水量已经接近这个数字。据预测,到2010年,汤浦水库每天需要供应优质水113.4万立方米。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
资源拥有量减少 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小白杨的遭遇:
据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胡杨林从60年代初至今的三、四十年间已减少70%,丰茂的草原已破坏退化、沙化85%以上,这场灾祸的制造者能是谁呢?!200年前,法国一位哲人夏托·布赖恩说过“野蛮时期是森林,文明时期却又成了沙漠”。遗憾的是,现实竟不幸被已故的哲人言中了。思考:胡杨林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呢?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哺乳类鸟类人口/10亿物种灭绝数/种 1650 1750 1850 1950 年份人口51015202530102050403060思考:
1.说说这幅图所反映的现状和所揭示的本质?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哺乳类鸟类材料四:渡渡鸟1507年被发现,1681年灭绝从渡渡鸟的灭绝说说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自主探究 教训:
要保护物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禁止猎捕;另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建自然保护区。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
资源拥有量减少
(二)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
损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已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体的健康,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
资源拥有量减少
(二)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三)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
量下降案例: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大气污染‘遮阳伞’破了怎么办?‘遮阳伞’破了怎么办?大气污染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气污染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 .危害植物,腐蚀材料和建筑物;
3 .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4 .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
酸雨等。
自主探究案例分析:
水俣病 自主探究 水污染1.污水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
人体并影响人体健康的呢?
2.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
来源有哪些?自主探究案例分析:
痛痛病 活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出谋划策节约环保你我他,造福子孙千万家一中是我们的小家园,针对环境问题的各类现象,请你仿照例子,用简短的语言写几句广告词,发出爱护环境的倡议。活动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
资源拥有量减少
(二)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三)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原因危害措施绿色卫士在行动同学们: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行动起来吧!为了获得一湾碧清的水,一片蔚蓝的天,一个绿色的家园!
2009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