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蒙娜丽莎的魅力》测试(2)(鲁人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7《蒙娜丽莎的魅力》测试(2)(鲁人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5 15: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娜丽莎的魅力》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虔敬( ) 诠释( ) 抿去( )
雾雰( ) 摒弃( ) 瘦削( )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小强是个急于事功的人,老师布置的当天应该完成任务她一定当天完成,从不拖到第二天。
B.他的谎言被人揭穿后,恼羞成怒,只好乖乖地向大家赔礼道歉。
C.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几年不见,他的学问、技艺竟登峰造极,成了计算机研究领域的最高权威。
3.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蒙娜丽莎长得很美。
B.中国画很讲究意境,绘画多留有空白,诱人联想。
C.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D.课文运用了类比和对比手法。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近日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15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难。
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到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文学给予我画的,只是更凝聚的境界,更自由的联想,还有文学的本质要求:不重复。
绘画允许重复,文学不允许重复。
在一种艺术里待久了,易生麻木,令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现于案,皎白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便化做有情感、有呼吸、有灵性的生命,活脱脱呈现出来。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而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
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无从帮助。
1.第三段“画者练就一双画眼”中的“画眼”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说“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作者认为文学思维与绘画思维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中写道“画非画,文非文”。为什么“画非画”?为什么“文非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文”与“作画”的目的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说“我非画家”是由于他已离开绘画而步入了文坛,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比绘画大。
B.第三段“真正的画”指的是完成了绘画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的、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存在于作者心中的画。
C.“……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比喻艺术表现欲望在得到充分发挥后的最佳感觉。
D.本文运用比较手法纵谈了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哲理色彩。
E.本文语言流畅,挥洒自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乃至文言词语句式都起到了较好的表达作用。
《蒙娜丽莎的魅力》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qián quán mǐn fēn bìnɡ xuē
2.D
3.A
【现代文阅读】
1.即刻捕捉大千世界中各种形象美感的能力。
2.主观虚构。
3.“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或“再现一句话,一阕词,一段散文”)“文”是绵延不断的画面。(或“用文字作画”,意对即可)
4.“为文”更多追求的是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责任方式。 “作画”更多追求的是对于自身的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5.AC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