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
1.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在美感。
2.学习新诗的一些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1.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诗歌独具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这首诗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了解一些;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三、深情诵读
1.播放周涛朗诵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学们认真地听,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深情,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
2.老师指导朗读,要求体会诗歌饱含的深情意蕴。
同学们,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同学们有没有谁愿意在大家面前朗诵一下呢?(学生朗诵后,教师可做适当纠正,重点在停顿、重音上给学生示范)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一下,交流读完后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整体鉴赏
提示:我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写春天来表达深情的诗作可以说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诗词,谁能说一下?
(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诗人在标题中把“你”比做“人间的四月天”,她还用多个“你是……”来赞美。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喻指(“那轻,那娉婷”……)分别有什么含义?它们与“人间的四月天”有什么样的关联?
在诗人眼中,四月是“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是“黄昏吹着风的软”;是“星子在无意中闪”;是“细雨点洒在花前”……
同学们充分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里,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诗人用了重重叠叠的比喻和意象,将四月的活泼与清丽完美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诗人选用的意象既具古典特色,又有现代气息,通过接踵而来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思表达得轻灵而又深沉。
(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形式上具备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1926年)中提出的“三美”说(“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和“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等风貌。
这首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分别让同学们来讨论诗中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交流小结:
(1)音乐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浓郁的节奏音乐美。在这首三行诗中,诗人不但注重押韵,而且时而故意进行一些“陌生化”的断句,使大家读来充满阻断感,不由自主地放慢节奏,更利于诗人自我感受的传达。
(2)绘画美。
通过那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诗的绘画美表现得一览无余。“春的光艳、黄昏、鲜妍的百花、雪后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绵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字里行间。
(3)建筑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共分为五段,每段以三行来描写,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换,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三)课堂总结。
全诗以温馨舒缓的笔调细细地描绘了一幅四月天的风景,诗里飘散着一种淡淡花香般春末夏初的韵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时令里,黄昏时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轻风,有细雨,有百花,还有云烟。细雨花前,风动云烟,花开千树,梁燕微喃。这般美景本是天成,经徽因的刻画来得更真切,好似马上就要跃出纸面。
其次是情,灵动与轻盈的风景,融融一春的烂漫与幸福。春风一夜花唱响,自由迷恋飞翔。有些飘逸,同时也是温情四溢。字里行间诠释着爱与希望,点点滴滴闪烁着春的光芒。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林徽因的代表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说这是一首非常美妙的诗歌。我们每每读到这首诗,都会带着一种淡淡的心情,然后满满都是暖暖的感动。
林徽因现存的诗作有五十余首,大抵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样富有个性,别具一格。读她的作品就像和她谈话,就像置身她的沙龙,美妙又雅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四月天带给我们永恒的春天,让四月天在我们心中留下最好的记忆,纪念这四季中最美好的四月天。
五、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些林徽因的传记。比如:陈学勇的《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张清平的《林徽因传》,还有《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林徽因寻真》等。
六、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本课作业。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内涵与主题―→友情诗?亲子诗?
意象与韵味―→
特色与手法―→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