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08 17: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3.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学以致用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灾害观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
情景导入
暴雨致湖南衡山2.6万人受灾 倒塌房屋456间
2009年7月1日以来,湖南衡阳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暴雨区逐渐南移,范围加大。衡山县、南岳区等地日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2.6万人,衡山县因灾各死亡1人,农作物受损1万余公顷,其中绝收农作物0.19万公顷,倒塌房屋456间,死亡牲畜680头(只),损毁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1.6万处,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47亿元。
思考:在防治洪涝灾害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思考活动】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学生活动:教材第1页
【点拨】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
【教师讲解】
1.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4.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活动】
1.下面的四个事件中(教材2-3页),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 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点拨】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2.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点拨】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3.2008年 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点拨】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点拨】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活动】做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 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 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 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思考:
【点拨】(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点拨】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 为什么
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
百年一遇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例如, 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 生了7.7级、7.8级、8.5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 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 高达30米。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 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 冲走, 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 15万人无家可归。由这次地 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 是同源。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 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构成了并发型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举例说明】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举例说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活动】作教材P.8活动题。
【点拨】材料一:区域性 材料二:联系性 材料三:周期性 材料四:严重性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特点。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如何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变异以及自然灾害的六个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