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农业区位因素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Ⅱ
2.年级: 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
4.所属的章节: 第三章第二节
5.学时数:本节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第二课时讲解农业地域类型。本节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45分钟内完成。(教学设计后接教案)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因为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只有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才能理解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种类不同的道理。同时为学习后一课时(农业地域类型)打下基础,为今后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3、学情分析:
虽然我校是省市重点中学,但学生来源范围窄即主要是宁乡县的学生,而且是在一中、四中择优后录取的学生,加上生物和地理初中升高中不计入总分,所以初中地理课名存实亡,地理基础较差。宁乡县城不大,农村学生占一半以上,所以本节有些内容学起来不会太吃力。但本县农业生产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对农业技术、社会经济、商品农业等知识学起来要吃力些。
4、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先让同学们了解杂交水稻的品种、杂交水稻之父及安江农校等,引入新课,
明白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即基础条件,再阅读教材材料,然后结合生活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进而更深的理解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再展示材料和案例来说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生产范围和农产品的产量,说明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它是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最后,分析市场、交通及政策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回顾分析安江农校的区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注重实际的理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课外开拓视野了解绿色农业,
三、教学过程描述
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提问引入、展示图片2分钟 问:1.水稻品种类型有哪些?2.你了解袁隆平的哪些事迹?展示图片3.想一想:袁隆平的水稻培育基地为什么能选在湖南安江农校附近?(入课) 答:1。协优63、皖稻69(91499)、皖稻51(87641)、当育3号2.杂交水稻之父、奖励等 用名人事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进入教材1 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59 第一自然段。问: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其中哪一大是首要条件?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师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并作答。 对农业区位分析形成一个整体概念。为分析自然条件顺利过渡。
读教材和讲授教材10 师:①依次展示材料1、2、3、4和图片②分析材料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并分析作答: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源、土壤、地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培养其发现、探究地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解书本知识来自生产同时又为社会生产服务。
分析教材练习4 师:①要求学生完成P60的“活动”练习题②分析解释。 课堂巩固 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自然条件是怎样影响农业生产的。
过渡 (承转):(承转)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农业生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因素相关。请看材料5-------袁隆平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讲授新课2 教师板书:(二)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教师提问并分析材料展示课件 看材料讨论 名人效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知识的威力,决心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精神。
做教材练习2 师:要求学生完成P61课堂巩固练习的“活动”练习题 学生思考并口头作答。① 生产技术或良种培育 ② 农业生产装备 ③农业生产技术或节水技术 进一步理解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渡 (承转)由以上学习可知,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技术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条件,那么,农民在土地上生产什么,生产规模多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板书:(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讲授新课8 师:展示材料6、7、8并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作答: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政策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材料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多方面的,而且答案都是正确的。可培养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教材练习2 师:结合教材P62的“活动”练习题说明市场因素、交通运输、农产品的消费状况是怎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商品农业社会经济因素有时还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应该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发展。 学生讨论、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①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技术 ②交通运输(空运),保鲜技术 ③市场需求、优良品种的引用 ④交通运输和市场需求 ⑤市场因素 正确理解农业生产发展到今天同工业生产一样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的影响。进行局部地区的农业布局更多地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学生总结1 回顾前题 袁隆平的水稻培育基地为什么能选在湖南安江农校附近?学生总结①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入农业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安排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所以自然条件是首要条件即基础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是关键因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1、 ●作业布置:
一. 选择题
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回答1—3题:
1、F地的稻米生产采用旱地直播技术,主要是为了:
A.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B.实现机械化耕作
C.提高产品质量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近年来,F地的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大,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 D.网络通信应用和交通发展
3、图中蔬菜输送没有利用海洋运输,主要是考虑:
A.运量 B.运价 C.时效性 D.连续性
二.综合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1《绿色农业》并思考下列问题:
2、 绿色农业的含义是什么?
3、 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三.活动与探究
课外活动与探究一
课题:当地农业主导因素分析
过程: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如自然条件方面的气候、土壤等资料。人口、耕地总数、农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资料。到农田中调查。
结果:形成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重点突出,材料新颖且丰富,案例分析详细透切,让学生有课外知识,又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清淅,材料典型,结论明确。同时紧扣新教材,摆脱原有教材的束缚,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突出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深刻理解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但本堂课内容引用材料稍多了一点,对于基础差的学校的学生只怕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任务。
教案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南北方差异很大,南方水稻品种很多,协优63、皖稻69(91499)、皖稻51(87641)、当育3号、扬稻6号、中籼898、绿稻24、丰两优一号及Ⅲ优98、皖稻34(80优121)、皖稻54(88-93)、西光及六优121、武育粳7号、武运粳4号、双季晚稻,皖稻48(70优双九)、皖稻28(B9038)、皖稻30(88-23)、晚粳97、当选晚2号及协优64、协优晚3
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 ( 学生探究)(介绍袁隆平)
想一想:袁隆平的水稻培育基地为什么能选在湖南安江农校附近?
在这里呢,老师先设一个悬念,经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板 书: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 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 (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 (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三大因素的制约。
师 (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阅读教材P59 (农业生产条件)
那么,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 书:
(一)、自然条件
材料1
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比其他地区的含糖量高。尤其是新疆的哈密瓜更是驰名中外,堪称是水果中的佳品。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那么甜?
(学生探究):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雨天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利养分的积累,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
学生归纳:关键在于日照和昼夜温差。
“南蔗北甜、南稻北麦”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生探究和归纳):南蔗北甜——热量
南稻北麦——水分
材料2
在干旱地区,绝大部分地方人迹罕至,只有绿洲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为什么绿洲地区成为干旱地区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学生探究和归纳):只有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才能发展农业
师:正确。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3
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东北的大豆生长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所以质量较其他地区高出很多。
师:这些又是为什么原因呢?
学生探究和归纳:土壤, “万物土中生”,土壤往往决定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任何农业活动都必须在土地上进行,所以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提问)讨论当地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 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多,土地污染严重,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学生阅读)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为了缓和人地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同的土地应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如江汉平原的耕地,由于水源丰富,又较肥沃,就可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且产量较高,而像内蒙古高原,由于缺少水源,较适宜发展畜牧业;城市郊区由于地价较高,农业生产只能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等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材料4
读图分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分布在哪里?牧区分布在哪里?这体现了什么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探究和归纳):商品粮基地分布在平原,牧业分布在高原、山地,体现了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例如,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形成了一种“丘上林草丘间堂,缓坡沟谷鱼果糖”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课堂训练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
①—热量 ②—光照 ③—地形 ④—地形
(承转)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农业生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因素相关。请看下一组材料。
材料5: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师:他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生:种子
师:良种是现代技术条件对农业的影响。除了良种,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生:机械、化肥、冷藏
师:机械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化肥能提高单产;冷藏扩大了销售范围
由此事例可见,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板 书:(二)农业技术因素
师 (提问)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有何不同?
生 (合作探究后回答)各种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就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又要大于小麦。
师 (补充总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借助土地、农具、种子、化肥、农药等来完成农业生产活动。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而不同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等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请看以下图片。
课件展示:
A图 我国水稻农耕景观 B图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张图的耕作方式有何不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 (讨论并回答)A图是手工劳作,B图是机械化作业,两种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不同;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师 对,先进的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承转)对于种植业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的种植方式及耕作制度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农业生产有哪些主要方式呢?
生 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
(学生阅读)不同地区,人们的种植方式是不同的,如华北地区的玉米与大豆的套作,南方水稻田的连作等。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a.培育良种 b.机械化 c.节水技术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
答案:①—a;②—b;③—c
(承转)由以上学习可知,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技术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条件,那么,农民在土地上生产什么,生产规模多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材料6
课件展示:果农的烦恼
07年中国苹果大丰收,但是果农却很烦恼,有篇报道题为“苹果丰收买主难求,村民丰收年心情不轻松”。
师:为什么苹果丰收了却卖不到好价钱呢?
(学生探究和归纳):供大于求,市场因素,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当然,市场不仅决定农业的规模,而且决定了其类型。
展示材料:近年来,扬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城郊农业生产基地。
资料7: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
(学生探究和归纳):北方冬季温度低,蔬菜很少。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了,可以通过蔬菜绿色通道,从南方调入大量蔬菜,所以市场上蔬菜琳琅满目,品种齐全,那这种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师:很好!可见,这是什么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探究和归纳):交通条件,交通对易腐蚀的农产品的影响尤为突出,例如,园艺、乳畜业一般需要选择接近市场、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材料8:展示材料: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呢?
(学生探究和归纳):国家政策,早在04年,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就在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提出了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提出了“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这对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到了重要意义。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
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
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
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
⑤2004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
答案:①冷藏保鲜技术 ②运输条件 ③饲养技术 ④运输条件 ⑤市场供求关系
回顾前题 袁隆平的水稻培育基地为什么能选在湖南安江农校附近?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2009-9-1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