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08 17: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湘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两个要点: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
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书籍等)获得关于人地关系的新观点、新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分析】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与深化。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及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教学重点】
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发展的渐进过程。
2.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第一节我们学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了环境问题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针对由人类引发的环境问题,人类自身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也就是说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 书: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推进新课
师 我们首先探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
板 书: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师 阅读教材P94~P95,自主学习,按表格中①~④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
古代的四个阶段 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 A
②农业革命以后 B
③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C
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生 (归纳回答)A.肤浅,被动适应环境变化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定胜天 D.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
P96探究活动,分组讨论,一二大组问题1;三四大组问题2;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师 阅读下列图表,进而巩固提高,从工业文明时期就进入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大问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课件展示:
图表:
时期 生产方式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 群体采集和狩猎 部分物种灭绝,环境问题没有对人类构成危险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生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理环境,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 农业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 森林、草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日益简单脆弱 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 工业科技突飞猛进 出现污染公害,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谋求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 背景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思想: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板 书: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师 阅读教材P96~P97,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产生条件、后果各是什么?

结合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师 (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激励性评价并总结精讲)
1.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
 板 书:背景、主要理论
2.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3.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性质。拉采尔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后来被其他人利用,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并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板 书: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类型,这些思想又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答案:B
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C
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要考虑区域差异
答案:C
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答案:B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
A.地球上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 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C
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答案:B
【课外活动】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过程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组从有关媒体中收集古今中外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各种说法、观念或典型事例,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将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结果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后记】本节內容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不同时期的人地思想,决定了当时人类的行为,及对当地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