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16: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1宋明理学第3课人教版必修312+2=4?4走进宋明理学一、探理学之源二、走理学之路三、寻理学之果51.儒学的危机一、探理学之源——背景61.危机表现1.儒学的危机阮籍醉酒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儒学失去独尊地位一、探理学之源——背景72.理学的原因怎么办?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统治混乱②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③佛教、道教的冲击必要性可能性一、探理学之源——背景⑤北宋士大夫的儒学复兴运动8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3.理学的形成思想核心:“理”、“天理”一、探理学之源——背景(2018年山东烟台高二模块检测)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无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确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表明 ( ) A.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 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解析】据题干可知,统治者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及“三教”次序的确定权,彰显统治者的权威,维护了封建统治,故选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排除B项;宋代理学产生,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9巩固练习A10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11.程朱理学什么是理?“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核心思想天(理)、地(理)儒家伦理道德(理)物性(理)为天地立心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21.程朱理学如何求理?方法论:“格物致知”为生民立命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31.程朱理学学以致用羊羔跪乳格物致知和科学观察法有何区别?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格物致知”——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之善141.程朱理学学以致用莲,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51.程朱理学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61.程朱理学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理学地位适应了统治者政治需要,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
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流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为往圣继绝学内容:
“格物致知”“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世界观:
社 会:
个 人:伦理道德观念(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方法:地位:南宋后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之善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南宋)、朱熹(北宋)182.陆王心学阳明格竹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代表人物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因不满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开创“心学”。王阳明(1472-1528),明代思想家,名守仁,号阳明先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92.陆王心学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理心=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陆王看来,什么是“理”?20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材料一: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年谱
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方法论:反省内心,即“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2.陆王心学陆王看来,应该如何把握 “理”?(2)内容:
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知行合一“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3)方法:反省内心 即“发明本心” “致良知”(核心)陆:
王:陆:
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开创,明代王阳明集大成者(1)代表人物:
22巩固练习A(2017·山西高三第一次摸底)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解析】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就是“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2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
心是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外在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省、自修 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承认“理”的存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相同点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内容实质影响不同点24三、寻理学之果——评价某些学者认为理学来自传统文化的儒家道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苟利国家生死以,
皆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重义轻利25三、寻理学之果——评价翻开中国历史一查……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重男轻女重礼轻法26 教材第15页“学习延伸”部分,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他有什么可取之处?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
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讨论
时间三分钟三、寻理学之果——评价27贞节牌坊消极影响三、寻理学之果——评价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8积极影响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人性庄严。发展、完善儒学,重建主流地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伦理规范、人文信仰重建。三、寻理学之果——评价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29以古鉴今继承性包容性主体性发展性中华民族生生不息!312.陆王心学王守仁圣贤庸愚,同具此心方法论:“致良知”(核心)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 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