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3章《铁 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3章《铁 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4 16: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相同条件下,将相同物质的量的、、分别加入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稀盐酸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烧杯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关系不可能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2.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
A.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烧碱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铁粉密封在试剂瓶中 D.白磷存放于冷水中
3.①FeCl2 ②Fe(OH)3 ③FeCl3,通过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均能制得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③ D.全部
4.将2.7g铝和4.6g钠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B.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加入铝的质量相等
C.所得溶液中钠离子和铝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溶液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
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
向酸性溶液中通入
溶液紫红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D
向某溶液中通入,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6.为了除去FeSO4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硫酸 B.铁粉 C.氨水 D.烧碱溶液
7.物质在下列应用中,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
A.纯碱去油污 B.铁罐装浓硫酸 C.硝酸制炸药 D.过氧化钠漂白织物
8.下列生活生产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相对应的是(? )
A.FeSO4·7H2O —绿矾 B.Na2O2—火碱
C.BaCO3 —重晶石 D.C6H12O6 —蔗糖
9.已知X、Y、Z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2Y=2Z,其中X和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7,若生成的44 g Z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则Y的摩尔质量为( )
A.14 g·mol-1 B.28 g·mol-1 C.32 g·mol-1 D.56 g·mol-1
10.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红宝石、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
C.铝热反应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D.氢氧化铝可以用作耐火材料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某无色澄清透明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含的溶液中:、、、
D.含的溶液中:、、、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固体
B.溴水中滴加裂化汽油,溶液褪色且分层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加水溶解后可得到绿色溶液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钾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明亮的紫色火焰
13.下列化合物不是黑色的是( )
A.氧化铁 B.硫化亚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亚铁
14.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投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FeO投入稀硫酸和稀硝酸中均得到浅绿色溶液
二、实验题
15.以下是利用主要成分为Cu2S和Fe2O3的工业废弃固体(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制备有关物质,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
(2)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Fe=Fe2++H2↑、____。
(3)常温下,固体D、O2和稀硫酸混合后几乎不反应,而加少量绿矾后随即发生反应。已知FeSO4对此反应起催化作用,则催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_____。
(4)除杂时需先加合适的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再加试剂Y调节溶液pH以除去Fe3+,则氧化剂及试剂Y可以是____(填编号)。
a.H2O2、CuO b.HNO3、Cu(OH)2 c.KMnO4、CuCl2 d.漂白粉、CuCO3
(5)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气体可能为SO3、SO2和O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现设计如下实验测定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计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
①仪器C的名称是_____,仪器F的作用是____。
②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①→⑨→⑩→⑥→⑤→_____→ → → →②(填接口序号)。
③若某小组称取6.4g无水CuSO4,实验过程中装置C增加的质量为3.84g,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224mL,请通过计算确定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
三、推断题
16.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D溶液为黄色,E溶液为无色,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A、D为常见单质,各物质发生如下框图所示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若A、D为短周期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D的晶体类型是______,请写出A+B→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B为气体,其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64g?L-1,C为白色固体,可用来制作耐高温材料。?则B的电子式为______,C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填写“离子键或者共价键”)。
(3)若A为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B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写出C(金属元素有两种不?同化合价)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若以A和石墨?棒为电极,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请写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18.A—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框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高熔点物质,J是一种红褐色沉淀。C与D高温下的反应在工业生产上常用于焊接钢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往H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G→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证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定量的C、E合金与一定量的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在DE段没有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B点对应的沉淀量为_______ mol,C点对应的横坐标为________mol。
四、计算题
19.Zn与不同浓度的H2SO4反应,其还原产物不同,
(1)将13g锌粉投入足量的18.4mol/L的浓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SO2气体其标况下体积为多少升?_____
(2)若将一定量的锌投入100mL14.5mol/L的浓硫酸中,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将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SO42﹣)=1.05mol/L、[H+]=0.1mol/L.反应产生SO2体积(标准状况下)V(SO2)=_____L,V(H2)=_____L。
(3)将(1)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100MLamol/L NaOH溶液中,SO2、NaOH都完全消耗,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0.常温下,将20.0g质量分数为14%的KNO3溶液与30.0g质量分数为24%的KNO3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计算:
(1)混合后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在1000g水中需溶解____molKNO3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溶液的浓度相等。
(3)标准状况下44.8LHC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其浓度为_____,100mL该溶液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L。
参考答案
1.D2.B3.A4.D5.C6.B7.B8.A9.B10.D11.B12.B13.A14.C
15.SO2 Fe+Cu2+=Fe2++Cu、2Fe3++Fe=3Fe2+ 2Fe3++Cu=2Fe2++Cu2+ a 干燥管 吸收SO3使之转化为H2SO4,释放出SO2 ③④⑧⑦ 4CuSO44CuO+2SO2↑+2SO3↑+O2↑
16.Fe Cl2 H2 2Fe+3Cl22FeCl3 Fe+2HCl=FeCl2+H2↑ 2FeCl2+Cl2=2FeCl3
17.第二周期第IVA族 原子晶体 SiO2+2CSi+2CO 离子键 Fe3O4+8H+=Fe2++2Fe3++4H2O O2+2H2O+4e-=4OH-
18.Al2O3 AlO2-+CO2+2H2O=Al(OH)3↓ +HCO3- 4Fe(OH)2+2H2O+O2=4Fe(OH)3 H++OH-====H2O NH4++OH-==NH3·H2O 8.0×10-3或0.008 7
19.4.48L 8.96 13.34 2≤a≤4
20.20%; 2.28mol/L; 2.48mol; 4mol/L; 8.96L。